九里松边路,前朝古寺门。
客游多马迹,地僻似渔村。
非为寻船子,将无傲漆园。
坐来重抚掌,更得佐茶樽。
九里松边路,前朝古寺门。
客游多马迹,地僻似渔村。
非为寻船子,将无傲漆园。
坐来重抚掌,更得佐茶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古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九里松边路”以松树为背景,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暗示着古寺的深藏不露,需要一番探寻才能抵达。接着,“前朝古寺门”点明了地点,古寺的历史感跃然纸上,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过往岁月的气息。
“客游多马迹”一句,通过“马迹”这一细节,展现了古寺作为过往旅人歇脚之处的痕迹,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可能较为偏远或隐秘。而“地僻似渔村”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后两句“非为寻船子,将无傲漆园”,则表达了诗人访寺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智慧或境界,而是出于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或许还蕴含着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这里的“船子”和“漆园”分别指代佛教中的禅师和庄子,都是象征性的存在,表明诗人并不执着于外在的学说或人物,而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坐来重抚掌,更得佐茶樽”则以轻松愉快的场景收尾,诗人与友人在古寺中相聚,品茗谈笑,享受着难得的闲适时光。这一句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思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昨看百草抽新芽,今看百草开新花。
岩隈水侧自成列,红丑紫贱何交加。
东皇施恩岂不溥,随所付受无少差。
尔之琐细亦蒙被,尽使奋发争春华。
织丛密蔓不可数,竞起涂抹如矜誇。
妖莺冶蝶不尔顾,去尔自欲寻名葩。
尔知有艳贵尔否,歌管匝树侯王家。
尔徒此地弄颜色,只自狼籍随泥沙。
何当照水自窥览,枝赧叶惧相藏遮。
晚村无限晒残日,索酒为尔成吁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