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霓远近启山堂,欲濯尘氛净上方。
江浪到天应浸日,琼花著地不闻香。
千峰倒影入寒瓣,万屋平漫汎夕阳。
借问年华真个晚,细看春色动遐荒。
白霓远近启山堂,欲濯尘氛净上方。
江浪到天应浸日,琼花著地不闻香。
千峰倒影入寒瓣,万屋平漫汎夕阳。
借问年华真个晚,细看春色动遐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清幽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白霓远近启山堂”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光线与山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欲濯尘氛净上方”,表达了诗人对纯净、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江浪到天应浸日,琼花著地不闻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水波光粼粼,仿佛能将太阳浸没其中的壮观景象;而琼花虽美,却因地处偏远而无人欣赏其香气,暗喻了世间的美好往往被忽视或埋没。
“千峰倒影入寒瓣,万屋平漫汎夕阳”则进一步展现了山林的广阔与深邃,千峰倒映在寒冷的花瓣上,万间屋宇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这两句通过视觉与时间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最后,“借问年华真个晚,细看春色动遐荒”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通过询问年华是否真的已老去,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生命活力与自然循环的深深敬畏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