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高倚汉昌城,处士閒居不可名。
天际山青疑泰岱,云边木落见长庚。
开帘晓挹晴光满,策杖秋吟爽气迎。
我欲巢云向西竺,何时风月话三生。
玉楼高倚汉昌城,处士閒居不可名。
天际山青疑泰岱,云边木落见长庚。
开帘晓挹晴光满,策杖秋吟爽气迎。
我欲巢云向西竺,何时风月话三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处士在高耸的玉翠楼中闲居的情景。开头两句“玉楼高倚汉昌城,处士閒居不可名”设置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玉楼作为高洁独立的象征,而处士则隐逸于世俗之外,不为人们所知。
接下来的“天际山青疑泰岱,云边木落见长庚”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胸襟宽广、心灵澄明的一面。泰岱山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高远或理想之所在,这里疑是泰岱,则是在表达诗人心中那份超脱世俗的向往。而“云边木落见长庚”则是对秋景的描绘,通过树木在云端的倒影,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开帘晓挹晴光满,策杖秋吟爽气迎”两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状。晨曦透过窗棂,照亮室内,一切都是那么的明净;秋天的微风轻拂,带来的是一份清新的气息。
最后,“我欲巢云向西竺,何时风月话三生”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与道合一的愿望。西竺作为古代神山的象征,诗人想要乘着云朵飞往那里,与仙境相通。而“何时风月话三生”则是在探讨生命和宇宙的奥秘,以及对未来轮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闲适自在的情景,以及与自然的深切感应,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吾评孟浩然,雅意作诗人。
死经四百载,赋诗名愈新。
爵禄岂不赏,不义宁贱贫。
身虽遭放还,未必非得仁。
相期本林园,相厄乃霰雪。
不难屐齿去,所怕巾角折。
香烧古铜鼎,囊贮今墨帖。
欲醉竟不能,匆匆谢车辙。
白云英英行空山,白鹭矫矫去复还。
雨声骤来却小住,树色全绿或半殷。
谁家有屋茅三间,舂声未断横炊烟。
刈禾虽阻得治圃,造物所惠无一偏。
我亦愿此坐无田,千里顾上西江船。
经年扰子曾未厌,更烦车马相追牵。
客中无酒可醉子,聊书所见为别言。
潜山皖山烟雨昏,山城索莫少所亲。
令君邀我入山去,复道山流方四奔。
侧闻剥啄来叩门,疑匪索我云见存。
已焉一见即倾倒,乃与诸刘相弟昆。
因君又来惊坐陈,吾尝同寮义世敦。
不惟邂逅索诗卷,更复追随携酒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