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吾何倦,春秋以没身。
诸侯多史记,采取托何人。
笔削吾何倦,春秋以没身。
诸侯多史记,采取托何人。
这首诗名为《编史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探讨了历史编纂的艰辛与意义。
首句“笔削吾何倦”,诗人以“笔”和“削”象征著历史编纂的工作,表达了历史编纂者在漫长岁月中的辛劳与疲惫。接着,“春秋以没身”一句,引用了《春秋》这部经典的历史著作,暗示历史编纂者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从事这项工作,甚至可能因此而耗尽生命,强调了历史编纂工作的持久与重要性。
“诸侯多史记”这一句,指出在古代,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这反映了历史记录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然而,“采取托何人”则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历史记录是由谁来收集整理的呢?这个问题揭示了历史编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传承与责任问题,即历史知识与记录如何被妥善保存并传递给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历史编纂的艰辛与意义,以及历史记录的传承问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工作的深刻思考和尊重。
扶起离披菊,霜轻喜重开。
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
月送人无尽,风吹浪不回。
感时将有寄,诗思涩难裁。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
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长栖白云表,暂访高斋宿。
还辞郡邑諠,归泛松江渌。
结茅隐苍岭,伐薪响深谷。
同是山中人,不知往来躅。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
终当署里门,一表高阳族。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
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
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
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