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尔江乡意,飘然杨柳风。
雍陶吟独绝,吕纪画难工。
心忆寥天阔,嗉嫌陈粟红。
不缘贪口腹,安得入樊笼。
宛尔江乡意,飘然杨柳风。
雍陶吟独绝,吕纪画难工。
心忆寥天阔,嗉嫌陈粟红。
不缘贪口腹,安得入樊笼。
此诗描绘了鹭鸶在江乡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鹭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首句“宛尔江乡意”,以“宛尔”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江乡的宁静与美好,仿佛是自然界的温柔画卷。接着,“飘然杨柳风”一句,通过“飘然”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杨柳随风轻摆的姿态,营造了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
“雍陶吟独绝,吕纪画难工”两句,巧妙地将诗歌与绘画相联系,赞美了鹭鸶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形态的优雅,更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雍陶的吟唱和吕纪的画作都无法完全捕捉到这种独特的美,暗示了鹭鸶之美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接下来,“心忆寥天阔,嗉嫌陈粟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鹭鸶的描写。鹭鸶似乎在怀念广阔的天空,表达了它对自由的向往;同时,对于陈旧的粮食(“陈粟”)表示嫌弃,暗示了它对食物品质的高要求,以及对自然食物的偏爱。
最后,“不缘贪口腹,安得入樊笼”两句,以鹭鸶为例,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鹭鸶之所以远离樊笼,不是因为贪图口腹之欲,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鹭鸶行为的解释,也是对人类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鹭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心灵之自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山翠湖光昼掩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香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知安行,仁义中正。
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道统流传。
六经既明,以诏后世。三纲五常,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教化无穷。人极斯立,天地同功。
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允集大成,实天所命。
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性圣道,曷敢勿宗。
顾予眇躬,承此大业。惟圣之谟,于心乃惬。
用之为治,以康兆民。圣泽流被,万世聿新。
报典之隆,尤在阙里。庙宇巍巍,于兹重美。
文诸贞石,以光于前。木铎遗响,于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