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有荆山璧,不以易银镠。
《韶虞》发高音,《阳阿》何足讴。
高门击钟磬,尊爵缺献酬。
酒肉虽饫人,豪杰当怀羞。
不闻弋鸾皇,披羽持为裘。
一朝毁周鼎,铸作棘与耰。
白首不能言,小子方咿嚘。
愿舍中闺态,君当听道周。
握有荆山璧,不以易银镠。
《韶虞》发高音,《阳阿》何足讴。
高门击钟磬,尊爵缺献酬。
酒肉虽饫人,豪杰当怀羞。
不闻弋鸾皇,披羽持为裘。
一朝毁周鼎,铸作棘与耰。
白首不能言,小子方咿嚘。
愿舍中闺态,君当听道周。
这首清代姚鼐的《杂诗五首(其四)》表达了对财富和道德价值的不同看法。诗人以“握有荆山璧”起笔,比喻拥有珍贵之物,但他并不屑于用它换取世俗的金银。他推崇的是高尚的艺术,如《韶虞》和《阳阿》这样的雅乐,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非仅追求物质享受。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那些只关注权贵阶层的钟磬宴饮,忽视了礼节与敬意。他指出,即使酒肉丰盛,对于真正的豪杰来说,也应感到羞愧,因为他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诗人进一步借弋猎鸾皇的典故,批评那些为了私利而破坏美好的事物,如周鼎被铸造成农具,象征着文明的沦丧。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再发出有力的声音,而年轻人却还在无知地追求世俗。他希望年轻人能放弃浅薄的享乐,倾听并实践更高尚的道德之道。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