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伤春,白傅悲秋,销魂黯然。
正吴桥廿四,玉箫明月,蜀弦五十,锦瑟华年。
金屋藏花,银瓶记豆,私语友人偎凤肩。
凝情处,向红楼剪烛,翠港移船。歌云不堕尊边。
漫一碧迢迢锁恨天。
甚愁评雁诉,筝心太热,梦和鸾杳,钿约先寒。
昙首三生,华鬘半劫,话到飘零都可怜。
璇宫冷,怕霓裳舞破,空记游仙。
杜牧伤春,白傅悲秋,销魂黯然。
正吴桥廿四,玉箫明月,蜀弦五十,锦瑟华年。
金屋藏花,银瓶记豆,私语友人偎凤肩。
凝情处,向红楼剪烛,翠港移船。歌云不堕尊边。
漫一碧迢迢锁恨天。
甚愁评雁诉,筝心太热,梦和鸾杳,钿约先寒。
昙首三生,华鬘半劫,话到飘零都可怜。
璇宫冷,怕霓裳舞破,空记游仙。
这首词以杜牧和白居易的情感为引子,描绘了一幅伤春悲秋的画面,融入了吴桥的玉箫、蜀地的弦乐和青春的美好回忆。金屋藏花、银瓶记事,表达了亲密无间的友情与温馨时刻。在红楼剪烛、翠港移舟的场景中,词人凝神倾听歌云,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深哀愁。歌声虽美,却如天边碧空中的孤寂,引发无尽的离愁别绪。
雁阵难寄愁肠,筝声炽热而梦中鸾鸟已远,钿约的誓言也因时光流逝而冷却。词人感叹命运多舛,如同昙花一现,华鬘般短暂的幸福经不起半世沧桑。他担忧繁华宫殿的冷清,唯恐那曾经的霓裳羽衣曲,只剩空洞的记忆,再也无法追寻往昔的仙踪。
整首词情感深沉,词人通过对申浦闻歌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易顺鼎的独特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