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
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
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
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这首诗《吴王挽词(其一)》由南唐时期的文学家徐铉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以及道德传承的深刻思考。
首句“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千年历史仿佛在一瞬间消逝,世间万物归于虚无,流露出一种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接下来,“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两句,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映射历史的变迁,青松依旧挺立,而曾经繁华的洛阳与建康之地如今却只剩下荒草覆盖,象征着往昔的荣光已成过往云烟。
“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则揭示了道德与文化的重要性,即使时代更迭,文明兴衰,但道德精神和文化遗产依然存在,提醒人们历史虽有起伏,但人类追求真理、正义的精神是永恒不变的。最后,“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表达了对无法回报他人恩惠的遗憾与无奈,以及在人生旅途尽头的悲凉感,强调了人情的复杂与生命的有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抒发了对时间、道德、人性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
保护兵冲日,焦劳岁歉时。
江湖一老重,州里百年思。
家尚玄元学,人遵义役规。
阴功宜有后,隐德固应祠。
拟作荣乡记,谁镌有道碑。
碧梧虽未识,宿草尚堪悲。
偶泊梅江堰,空吟薤露诗。
岁华摇落江头树,客子漂流海上萍。
尽染缁衣无复素,空留白眼为谁青。
对床便可供高卧,把酒何妨吊独醒。
太息此心徒炯炯,奈何余发已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