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
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
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
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
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
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冬的静谧与孤寂情境。"投迹依槐馆,荒亭草合时"两句表明诗人在一座废弃的槐树旁边的小屋里落脚,那里的 荒草已经长得很高,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了。
接下来的"雪深鸢啸急,薪湿鼎吟迟"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写。深雪覆盖了一切,而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鸟鸣声;室内因燃料湿润而难以点燃,火焰跳动发出哀吟的声音,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冬日的萧瑟感。
"默坐同谁话,非僧不我知"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这个寂静环境中的心境。他在沉默中与某种存在对话,而这种交流是超越常人的,只有那些修行者或者说是僧侣才能理解。
最后的"匡庐瀑布畔,何日副心期"则是在描绘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诗人坐在小屋里,旁边可能有一股潺潺的小溪流过,他在这里等待着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于孤寂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精神寄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