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

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

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玄妙。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以双手拍掌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相互配合与默契,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表达了超越世俗情感与欲望,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与他人在心灵上达到共鸣,共同走在修行的路上。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通过描绘高山与日月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之高远,以及对宇宙万物的广泛认知与理解。

"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以雷电的速度和神珠的隐喻,强调了禅宗修行中领悟真理的迅速与深刻,以及内在智慧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或表面现象。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表达了对禅宗大师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的教导如同天启一般,令人震撼,甚至可能感到敬畏,不敢轻易质疑或忽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修行体验和禅宗哲理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执着与敬畏。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傀儡石砚歌

傀儡之山有美石,小者如掌大如席。

生番蟠踞此山中,杀人为雄首充积。

遂令山下少人行,石亦因之埋沙碛。

傍山之侧有熟番,风俗颇通解唐译。

今年有客贾其中,偶携片石压车轭。

到家留作捣衣砧,敲扑崩馀仅盈尺。

我乍见之心暗惊,乞得归来更护惜。

杜门十日亲琢磨,制成一砚方而泽。

环腰痕似火捺红,数点斑如鸲眼碧。

致密不燥亦不渗,笔与相安墨莫逆。

平生有癖似米颠,蕉叶罗纹宝拱璧。

此石真堪鼎足分,晨夕相需忍暂释?

天涯知己岂偶然,谁向尘中破资格。

摩挲一度一咨嗟,多少奇材伤弃掷。

(0)

春菊

本是经霜劫后身,秋容零落老风尘。

自怜傲骨成奇癖,也被东皇雨露仁。

(0)

登清音堂其下琵琶洲也再用韵

夜横霜竹梦游仙,晓到馀干月满川。

山绕楼台欲无地,水环洲渚更连天。

明霞一抹朱弦直,芳草分垂绿绶鲜。

却忆洞庭张乐地,石钟浮磬定同编。

(0)

听王散人琴

花边犹舞旧时蝶,屋角还鸣他日禽。

但讶镜中颜色改,讵知门外岁华侵。

一杯相属步兵酒,三叠共听中散琴。

有慨余怀聊复写,雨馀汀草自青深。

(0)

椰子冠

玉佩犀簪暗网丝,黄冠今习野人仪。

著书岂独穷周叟,说偈还应见祖师。

棕子偶从遗物得,竹皮同使后人知。

平生冠冕非吾意,不为飞鸢跕堕时。

(0)

咏柳诗

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

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

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