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先生挽词·其六》
《东坡先生挽词·其六》全文
宋 / 释道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群惊投老窜炎荒,瘴雨蛮烟岂易当。

焘气内全真自葆,铁心无动亦何妨。

海山出处凭谁共,蜑叟追随乐未央。

准易著书人不见,微言分付有诸郎。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潜为苏轼(东坡先生)所作的挽词之一,通过描绘苏轼晚年流放南方的艰难生活,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苏轼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首联“群惊投老窜炎荒,瘴雨蛮烟岂易当”,开篇即以“群惊”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世人对苏轼被贬谪到偏远南方的震惊和不解。接着,“投老窜炎荒”点明了苏轼晚年流放的艰苦环境,“瘴雨蛮烟”则进一步渲染了南方恶劣的自然条件,暗示了苏轼面临的生存挑战之大,难以承受。

颔联“焘气内全真自葆,铁心无动亦何妨”,转而赞颂苏轼在逆境中保持本真、内心坚定的品质。这里的“焘气”可能指天地间的大气或宇宙能量,暗含苏轼虽处逆境,但内在精神依然强大,能够自我保护。“铁心无动”则形容苏轼面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始终保持内心的坚毅和不动摇,这种精神状态是值得钦佩的。

颈联“海山出处凭谁共,蜑叟追随乐未央”,进一步描绘了苏轼晚年的生活状态。这里提到“海山出处”,可能是指苏轼晚年隐居于海边或山中的生活,而“凭谁共”则表达了苏轼在这样的生活中缺少知音的孤独感。然而,“蜑叟追随乐未央”则表明苏轼身边仍有追随者,他们共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的态度令人感动。

尾联“准易著书人不见,微言分付有诸郎”,最后两句提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人的影响。这里“准易著书”可能是指苏轼编纂《易传》之事,而“微言分付有诸郎”则暗示苏轼在晚年将深奥的道理和智慧传授给自己的子女或其他追随者,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和教育者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然,也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释道潜
朝代:宋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猜你喜欢

次韵谢处州乡人二首

听说江湖万里身,十年流转狎波神。
乡心只羡秋鹰争,世味如何腊蚁醇。
耳识吴音疑故旧,眼看南士宽尖新。
袖中诗句清如许,何啻他乡见似人。

(0)

大人生朝六首·安世

一秋六诰入于门,总是君恩与父恩。
拔起单贫新氏族,训开痴骏小儿孙。
于今教养功都就,畴昔乡闾道愈尊。
乐事满怀无一欠,只消长寿看仍昆。

(0)

江陵赠满术人

未赴成都先梦到,才逢蜀客便心亲。
江陵一见蒲居士,似向严家访阿遵。

(0)

李校书轮对乞于故相家取上皇退位御笔上喜日

校书对罢天颜喜,再拜龙墀出殿来。
{左来右力}使传宣新宰相,驿书驰问旧元台。
上皇慈笔归中秘,学士忠名遍九垓。
榻畔祥风翻谏纸,朝衣收得异香回。

(0)

立春日离爱闻有召试之命

东行就日北看云,君宠亲恩两击心。
毕竟蒭蕘何所补,不如留著在山林。

(0)

六雪诗用前韵寓六字

点点多难赛,蚩蚩势欲平。
群排风鷁退,深掩烛龙生。
乡混群庬吠,军喧乱鹜声。
光阴乘岁暑,威令极施行。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