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作诗如作画;但愿对竹兼对花。
- 鉴赏
此联巧妙地融合了作诗与作画的艺术理念,同时融入了自然之美的元素,展现出一种和谐与雅致的生活态度。
“要知作诗如作画”,这句话首先点明了诗与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两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相似性。作诗如同作画,都需要创作者投入情感、构思意境,通过文字或色彩来表达内心世界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这种比喻不仅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共通之处,也暗示了诗人与画家在追求美、表达情感时的共同目标。
“但愿对竹兼对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的“竹”与“花”不仅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植物,更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美丽。诗人希望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富有深意的作品。对竹的欣赏,寓意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对花的描绘,则展现了对生命之美和繁华世界的向往。这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副集句联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自然欣赏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既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也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一种展现,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文文山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第四章兼简其子
虱卜虽萧条,虎筮固豪壮。
要皆有得失,未息胸中望。
那知方寸地,太空等虚旷。
川逝水不流,石高风自浪。
郑五相府荣,谢三渔舟漾。
穷达安在哉,但瞒肉眼障。
鼓瑟铿尔舍,扶杖曝然放。
在我本不亏,底处更求长。
独挂百钱游,无人捉私酿。
醉归一腹春,满纸挥琴畅。
珍重江左王,德卲宜绛帐。
天遣千里来,不顾闽山瘴。
人言臭味同,政可慰悽怆。
谁知金玉予,诗成即相饷。
笔力到天心,开卷人争仰。
但勿赋兔葵,小儿易生谤。
献之诗更奇,句法晋宋尚。
从渠得精深,嗟余真恍傥。
何当日相从,烦君更语上。
径追太古风,三叹聊十唱。
《第四章兼简其子》【宋·邓肃】虱卜虽萧条,虎筮固豪壮。要皆有得失,未息胸中望。那知方寸地,太空等虚旷。川逝水不流,石高风自浪。郑五相府荣,谢三渔舟漾。穷达安在哉,但瞒肉眼障。鼓瑟铿尔舍,扶杖曝然放。在我本不亏,底处更求长。独挂百钱游,无人捉私酿。醉归一腹春,满纸挥琴畅。珍重江左王,德卲宜绛帐。天遣千里来,不顾闽山瘴。人言臭味同,政可慰悽怆。谁知金玉予,诗成即相饷。笔力到天心,开卷人争仰。但勿赋兔葵,小儿易生谤。献之诗更奇,句法晋宋尚。从渠得精深,嗟余真恍傥。何当日相从,烦君更语上。径追太古风,三叹聊十唱。
https://shici.929r.com/shici/h2Dqj5.html
寄德裕县丞
世人龊龊例卑嘶,枪榆不识南冥飞。
邂逅逢公能可意,笑呼文举作群儿。
扁舟十日系杨柳,未忍愤然誇疾走。
官长虽嗔渠不闻,且觅吾徒绝诗酒。
笑谈便觉无樊笼,胜景况复烦天公。
眼前突兀万银屋,河伯欲以山为宫。
期公定非哙等伍,爱公高气塞寰宇。
此行要须上九天,利磨干将斩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