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堆里冷难辞,鍊得身心百不知。
试问凌霄峰顶月,何人先见上松时。
白云堆里冷难辞,鍊得身心百不知。
试问凌霄峰顶月,何人先见上松时。
这首诗以“白云堆里冷难辞”开篇,描绘了一幅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寒气逼人,难以脱身的景象。接着,“鍊得身心百不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身心,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的追求。通过“试问凌霄峰顶月,何人先见上松时”这一问句,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引人深思:在那高耸入云的峰顶,皎洁的月光下,究竟是谁先于他人,看到了松树的生长?这不仅是在询问时间的先后,更是在探讨人生的先觉与后觉,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深浅。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景抒情,寓言于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认知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象征性。
水窗才起,讶长空一色,江山何处。
渺渺茫茫无畔岸,那是溪村烟树。
恍若云腾,纷如雨骤,却怪蛟龙吐。
洛妃妆罢,扬波倩尔遮护。还忆海市凌虚。
蜃楼幻影,隔断红尘路。
晓日无光烟淡淡,犹似晨鸡未曙。
柔橹闲声,征帆莫辨,留我冰壶住。
东轮乍转,轻舟依旧飞渡。
水亭开,风帘卷,闲对碧云千柄。
写幽情,谱宫商,问花欲应。越娃歌罢,闹红归艇。
最宜昼长人静。曲阑凭。个中清味自领。
三十六陂风景。玉箫低吹,好趁彩鸾眠醒。
冷香遥沁,雪笺霜颖。嫩凉暗传秋信。
奇士犹龙,洵一时、变化风云莫测。
放下花前吟咏笔,上马居然杀贼。
不厌卑官,籍酬壮志,襟抱谁能识。
馀氛未扫,溪声流恨何极。
可似唐代睢阳,城孤援绝,莫展平戎策。
事业休将成败论,孤注有人频掷。
梅岭风酸,枫亭月暗,过客增凄恻。
如生原轸,定怀遗恨难释。
忆荒台旧苑,浪说隋朝。龙舟歇,管弦消。
只沿堤剩有,残阳疏影,系人愁思,几许长条。
嫩绿将舒,淡黄微改,二月春风似剪刀。
晓雾低迷随古渡,暮云黯淡傍河桥。
遥望三眠未起,临风学舞,浑一似、常折纤腰。
眉锁恨,黛含娇。依稀欲见,愁重难描。
塞外一声,征夫泪满,门前五树,隐士风高。
骊歌送尽,任今来古往,兴亡不管,付与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