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这首明代诗人王守仁的《登阅江楼》描绘了一处历史遗迹的沧桑与壮丽。首句"绝顶楼荒旧有名",以楼的荒废和久远的历史背景开篇,引人遐想。次句"高皇曾此驻龙旌",点出此地的重要历史地位,曾是皇帝驻跸之处。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诗人强调了道德力量的重要性,即使此处地势险要,也非坚不可摧的石城,而是凭借德行来守护。接下来的"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江山依旧,王气犹在,而历史的变迁和季节的流转都融入了江水的秋声之中。
最后两句"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诗人以问句收尾,表达出登临此楼时的感慨,感叹能写出这样壮志豪情诗篇的人已不多见,不禁让人怀想起古人的悲凉之情,寓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历史典故、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王守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