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
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
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
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
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
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
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
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梁真素所作的《冲虚观》,以罗浮山为背景,表达了对仙人踪迹和历史沧桑的感慨。首句“三千六百丈罗浮”,描绘了罗浮山的高大壮观,给人以深远的印象。次句“来今往古得仙游”则暗示了此处曾有仙人往来,充满了神秘色彩。
“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两句,通过“丹葛”和“苏辕”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时光流转之快,仿佛昨日之事就在眼前,而那些曾经的人物或事件已经过去了多少个春秋。
“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进一步描绘了观内的自然景观,暗示着仙人留下的痕迹依然可见,增加了诗意的奇幻感。
最后,“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以“野老呕吟”和“山灵”象征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以及对历史遗迹的追忆,询问山灵是否还记得那些过往的故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罗浮观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历史与仙境的向往与怀旧之情。
甚幽人、被花勾引,庭皋遥夜来去。
江空岁晚谁为伴,只有琼枝玉树。
愁绝处。
望万里瑶台,梦断迷归路。
花还解语。
更雪琢精神,冰相韵度。
粉黛尽如土。
飘仙袂,曾缀蕊珠鵷鹭。
云茵月障千步。
莫教衣袖天香冷,恐怨美人迟暮。
更起舞。
任斗转参横,翠羽曾知否。
尘缘自误。
终待骖鸾,乘风共去。
长作此花主。
弄晴台馆收烟候,时有燕泥香坠。
宿酲未解,单衣初试,腾腾春思。
前度桃花,去年人面,重门深闭。
记彩鸾别后,青驄归去,长亭路、芳尘起。
十二屏山遍倚。
任苍苔、点红如缀。
黄昏人静,暖香吹月,一帘花碎。
芳意婆娑,绿阴风雨,画桥烟水。
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
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
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
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
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
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
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