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下江门,江潮弄午喧。
怕题南浦字,楚客易消魂。
箫鼓下江门,江潮弄午喧。
怕题南浦字,楚客易消魂。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致,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箫鼓下江门”,以箫鼓之声渲染出送别的氛围,江门作为地点,暗示着送别之地的特定情境,箫鼓声中蕴含着离别的哀伤与庄重。
次句“江潮弄午喧”,通过江潮的动态与午后的喧闹,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显杂乱的氛围,江潮似乎在午后的喧嚣中起舞,增加了场景的生动性。
“怕题南浦字,楚客易消魂”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南浦,常用来指送别之地,此处暗含对友人的不舍。诗人担心在南浦留下离别的文字,因为对于远行的楚客而言,每一次的离别都容易触动心弦,引发深深的哀愁。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别特有的敏感与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场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山中枯树根,偃蹇蚀风雨。
久与土气亲,生意于焉聚。
随手植花草,蕃息如出土。
月下垂朱实,春罗剪红缕。
或苔如错绣,或藤如结羽。
纷然灿成致,位置疑有谱。
吾画能写生,写生不写形。
此景良可惜,吾手亦不轻。
以画易此景,请言平不平。
世人不贵真,贵假贵其名。
吾画能不朽,此景有衰荣。
莫言常住物,只许供山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