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用舍皆由命,舒卷炎凉动合宜。
莫向秋风怨摇落,明春还发上林枝。
行藏用舍皆由命,舒卷炎凉动合宜。
莫向秋风怨摇落,明春还发上林枝。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与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行藏用舍皆由命”,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而是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与宿命。这里的“行藏”指的是人的行动与隐退,“用舍”则指使用与放弃,都归于“命”的安排之中。这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深刻认识,以及在面对人生变故时的豁达态度。
次句“舒卷炎凉动合宜”,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内心的和谐统一。这里的“舒卷”形容事物的展开与收束,而“炎凉”则指天气的冷暖变化。整句诗意为,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人心的起伏,都应该顺应其自然规律,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强调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莫向秋风怨摇落,明春还发上林枝”,则是对前两句思想的深化与具体化。诗人以秋风中的落叶为例,劝告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衰败或失落而感到悲伤或怨恨。他相信,正如春天来临后树木会重新繁茂一样,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也终将过去,新的机遇与成功将会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诗意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起伏、自然规律与个人心态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它既富有哲理深度,又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是明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孙郎状如紫石棱,虎头传神谢不能。
衿裾潦倒颇自厌,瓦砾往往从人憎。
胸中一寸贮全楚,下笔纵横破万古。
白雪寒从郢里偏,雄风高向兰台吐。
乌纶折角屐齿倾,入门小儿呼自惊。
少选长歌出其袖,虹霓缭绕天峥嵘。
若道孙郎不好名,何得千里寻王生。
若道孙郎好名者,何不北走长安城。
男儿有眼岂在面,世途耳观那足羡,眼中之人君自见。
少小爱渔猎,不解慕清朝。
春风荡孟诸,草绿胡马骄。
一剑挥两从,只羽贯双雕。
折节读诗书,策名列官僚。
虽与贫贱辞,未远案牍劳。
今朝涉淇上,中原莽萧萧。
天晴太行出,峡急黄河摇。
游鲤跳伏獭,飞凫堕鸣枭。
恍若旧时游,欲呼故所招。
夺标胡姬馆,走马河阳桥。
丈夫自有命,时来则金貂。
安能对玄经,终岁长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