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
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
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
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
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
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
小立梯层阑,乌鸟聚落景。
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
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
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
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
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
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
小立梯层阑,乌鸟聚落景。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的一段历史故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诗人孙觌以“雉山岩”为背景,讲述了僧人在山中诵读《法华经》,吸引野雉前来聆听的故事。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反映了五代时期战乱不断的景象,而“炎方一旅平,烽冷夜彻警”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烽火熄灭,夜晚警报解除的和平景象。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也暗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转换。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描述了建筑的雄伟壮观,而“照耀人天上,变灭弹指顷”则强调了事物变化之快,如同瞬间的光影变幻。这不仅是对建筑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即使历经两百年,那些曾经的痕迹依然鲜明。诗人通过这一句,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孙觌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自然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君家篆江侧,秀屏当户开。
知是神仙人,胡为尘世来。
黄氛缁素车,皂盖冒朱埃。
以兹谢民役,返耕白云隈。
少小稽古昔,中式得此阶。
亦知慎官服,奈与寸心违。
欲往昧前算,欲止递成哀。
繄予丘壑士,谛此良用骇。
因陈接淅义,颇究蓬矢怀。
我固互相发,君固耿难回。
丈夫志四海,好念济川才。
嗟彼长沮徒,泛泛岂根荄。
泥泞抵终南,迷蒙失山色。
指点太平宫,崔嵬白云极。
不暇自抖擞,冒雨且综核。
凭高瞷村落,嘉树万重黑。
此地索灵异,气候故不测。
旦日云气消,嫩碧竞寰域。
绿草弥望浮,波光与山逼。
迤逦白鸟来,涤荡千虑息。
宿性喜丘壑,跻攀易筋力。
深秋事佳游,长歌厌轻默。
早晚幽卜筑,终以卧斯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