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舅罗浮令,初移鲍靓家。
可怜勤赤子,不得事丹砂。
有妇为黄鹄,无儿比白华。
返魂终已矣,洒泪满烟霞。
阿舅罗浮令,初移鲍靓家。
可怜勤赤子,不得事丹砂。
有妇为黄鹄,无儿比白华。
返魂终已矣,洒泪满烟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苗烈妇挽诗》第三首,通过描绘苗烈妇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对她的深切同情与敬仰。
首句“阿舅罗浮令,初移鲍靓家”,以“阿舅”称呼苗烈妇的丈夫,暗示其家族背景,同时点出她从罗浮山迁居至鲍靓家的背景,隐含着命运的转折与变迁。
“可怜勤赤子,不得事丹砂”两句,赞美苗烈妇对子女的辛勤养育,却未能实现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暗含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有妇为黄鹄,无儿比白华”运用比喻,将苗烈妇比作高飞的黄鹄,虽有才华与志向,却无子嗣传承;又以“白华”象征纯洁与美好,但此处反衬出她生命的孤独与遗憾。
“返魂终已矣,洒泪满烟霞”结尾两句,表达了对苗烈妇离世的哀悼之情。她最终未能实现返魂的愿望,只能在烟霞中洒下泪水,寄托了对她的深深怀念与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苗烈妇生平的简述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少微躔下有佳客,紫髯漆发双瞳碧。
前年骑鹤游广陵,傲睨江涛弄明月。
雄才荦荦天马驹,清标炯炯冰玉壶。
满襟英气敛不住,却与竹君传画图。
酒酣肝胆露芒角,雪壁淋漓翻墨汁。
兴豪一扫数百竿,立玉排空森列戟。
苍烟漠漠横高秋,虚堂昼静闻萧飕。
知君用心亦良苦,落笔妙觑文洋州。
我渐飘泊大江北,岁晚交情冷如铁。
欲留此画共结三友盟,只恐一夕通灵化梭壁。
诗人在山中,时夏忘热恼。
壮心久已降,想若风旌倒。
待月升山椒,延风来木杪。
斋居近村墅,桑竹自环绕。
更觉农事饶,连畦秀禾稻。
川坂窈而深,颇胜桃源好。
缓策经壑丘,恬目送云鸟。
安得远相从,逍遥共论道。
虽云途路难,无使音书杳。
人生谅有分,且复散冲抱。
昔读荥阳谱,尝闻左押牙。
系传唐相国,世作宋名家。
乔木流风在,徵君述德遐。
消摇谢簪绂,辛苦力桑麻。
种橘逾千户,藏书过五车。
春潮生酒瓮,夜雨落镫花。
太史占星殒,长沙叹日斜。
谥从张籍定,铭岂蔡邕誇。
令子名方振,诸孙学更嘉。
他时五云诰,泉壤被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