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九首·其七》
《满江红九首·其七》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些子双鸳,刚堕地、猩红初染。偏略透,人前消息。

牡丹芽浅。半黍细沾檀点烟,一丝轻熨莎痕软。

但凤头、依约画裙边,时遮掩。

看小立,闲庭院,才半吐,情何限。

似端相鹦舌,被伊偷剪。

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

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

(0)
鉴赏

这首《满江红》的第七首,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画面,通过“些子双鸳”、“牡丹芽浅”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开篇“些子双鸳,刚堕地、猩红初染”,以“双鸳”象征新生的生命,猩红色调渲染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接着,“偏略透,人前消息”,透露出一种含蓄而神秘的气息,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即将发生的美好事件。

“牡丹芽浅。半黍细沾檀点烟,一丝轻熨莎痕软。”这里运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芽初生的娇嫩状态,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半黍大小的花苞上,沾着淡淡的烟色,如同檀香的痕迹,一丝轻柔的触感熨平了莎草上的痕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但凤头、依约画裙边,时遮掩。”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女性的服饰相联系,通过“凤头”与“画裙边”的形象比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某种情感的隐喻。

“看小立,闲庭院,才半吐,情何限。”诗人通过观察者的眼睛,描绘了一个人在闲适的庭院中,静静地欣赏着刚刚绽放的花朵,情感的无限与花朵的美丽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世界。

“似端相鹦舌,被伊偷剪。”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朵与鹦鹉的舌头相比较,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娇嫩与脆弱,同时又赋予了它们一种被“偷剪”的命运,增添了几分哀愁与无奈。

“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这两句继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花朵的点点滴滴与红豆、蹴毬(古代的一种游戏)相联系,既表现了花朵的美丽与生命力,也暗示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短暂与易逝。

最后,“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通过将花朵与春笋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生机与成长的力量,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满江红》的第七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也蕴含了对生命、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题阙·其三十三

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

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

(0)

集唐句送表侄吴生鹯自塞下还郡·其三

欲将书剑学从军,海上青山隔暮云。

自惜汾阳纡道驾,北人南去雪纷纷。

(0)

寺中集句述怀辞客见过

荒山秋日午,望古怀清芬。

与物本无患,空歌迥易分。

閒情兼嘿嘿,落叶乱纷纷。

何处寻行迹,惟应礼白云。

(0)

蘧公池上

园经一雨再雨,水接西村北村。

牧子驱牛避道,僧雏让鹤应门。

(0)

石湖漫兴

千顷湖流寺左,一丘云护窗前。

布帆远随去雁,碧渚近戏游鲜。

床头绿蚁初泛,篱下黄花竞妍。

闭户无人问字,跏趺有客逃禅。

(0)

赠妓

云鬟梳罢倚高楼,铁笛横吹玉指柔。

万里关山一轮月,数行清泪落伊州。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