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
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
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
猗欤先王,亦师文忠。
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
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
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
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
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
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
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
猗欤先王,亦师文忠。
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
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
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
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
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对中国古代名臣李西平和魏郑公的赞扬,以及对书法艺术中体现的刚正精神的评价。诗中提到李西平在凤翔时期,坚守正直原则,效仿魏郑公的高尚品质,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妥协。诗人强调了这种忠诚和无私的精神,认为书法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坚定的意志和追求。
诗中提到碑刻不论大小、字体各异,都与帖中的风格相似,反映出作者对书法艺术中直率坦诚、毫不掩饰的态度的赞赏。诗人进一步比喻这种风格为唾弃邪恶、挑战权威,甚至像神龙般勇往直前,体现了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坚定决心和不顾一切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书法艺术中道德品质与艺术表现力的高度融合的赞美,同时也对古代忠臣的高尚人格给予了崇高的评价。
东南归路将千里,高滩急峡石齿齿。
昼夜狂澜吼雷霆,客子坠心惊不已。
舴艋戒严旬有余,及至抵家差足喜。
昨夜扁舟何太轻,乘风破浪独扬舲。
出江入江须顷刻,依稀叱驭驾长鲸。
式遏倒卷乱流争,瘴烟净尽天廓清。
到门稚子欢前迎,入觐庭闱喜不胜。
山妻呼酒酌中庭,庭下黄花照眼明。
绿醅酷带寒香冽,酣饮闻鸡催晓月。
西风半夜撼树巅,惊悟方知梦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