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床竹几思飘萧,枕上湖山去路遥。
何必抚琴人共响,药垆清似浙江潮。
绳床竹几思飘萧,枕上湖山去路遥。
何必抚琴人共响,药垆清似浙江潮。
这首诗《枕上》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躺在枕上,思绪飘渺,仿佛与湖山相连,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触及的情境。诗人以“绳床竹几思飘萧”开篇,形象地勾勒出简朴而清幽的卧榻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飘渺思绪。接着,“枕上湖山去路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想象空间。
“何必抚琴人共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追求和对心灵共鸣的渴望,但又意识到真正的共鸣无需外在形式,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最后,“药垆清似浙江潮”,以“药垆”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与“浙江潮”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如同潮水般深邃而广阔,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