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铄从戎恃骨彊,旧衣褒博讵堪装。
岁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长。
锥子秃毛穷有分,碑颜没字老何妨。
凭君为护痴儿女,白首相期乐未央。
矍铄从戎恃骨彊,旧衣褒博讵堪装。
岁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长。
锥子秃毛穷有分,碑颜没字老何妨。
凭君为护痴儿女,白首相期乐未央。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矍铄从戎恃骨彊,旧衣褒博讵堪装。" 这两句写的是士兵们在边塞上坚守岗位,他们的武器(矍铄)和盔甲(恃骨彊)都已陈旧,但他们依然穿着破旧的军服(旧衣),表明他们长期戍守的艰苦生活。
"岁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长。" 这两句诗转而描写时间的流逝和对远方家庭的思念。岁月匆匆,年末将至,但士兵们还未能回家团聚(家安在)。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峦,使得山势看起来更加绵长,这也增加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锥子秃毛穷有分,碑颜没字老何妨。" 这两句则写的是军中年迈将士的境况。锥子(可能指某种兵器)上的毛刷已变得稀疏,这是岁月在物象上留下的痕迹。而碑石上的文字因年久而褪色,成为无字天书,即便如此,对于老兵来说,也不算是什么遗憾。
"凭君为护痴儿女,白首相期乐未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领导的依赖和信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凭借君主或上级的保护来守护那些纯真无知的孩子们(痴儿女),并且虽然头发已白,但对于未来的美好时光,诗人仍然充满了乐观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与坚守,以及他们对于家庭和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着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
昔来何悠悠,今去亦泛泛。
岂自果进退,姑且便饮啖。
三代今去辽,士食久已滥。
徒死不为义,可无苟石担。
平生堕百为,且就投铅椠。
束身入世程,开口就人歉。
怒喜有失得,眉睫烦窥瞰。
野鸟或在笼,山猿有终槛。
能安此为命,虽失亦何憾。
予尝勇自明,磨古得前鉴。
抱关贤所容,较猎圣或暂。
庶未负初学,尚为神所监。
予行人之嗟,我笑不为颔。
子独辱所厚,以诗系归缆。
命和始自书,狂言庶非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