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辟泸南道中晓征三首·其二》
《从辟泸南道中晓征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矍铄从戎恃骨彊,旧衣褒博讵堪装。

岁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长。

锥子秃毛穷有分,碑颜没字老何妨。

凭君为护痴儿女,白首相期乐未央。

(0)
翻译
年迈尚能从军依靠强壮的体魄,破旧衣物怎堪用来装扮。
岁月已晚,家又何处?月光皎洁,山势显得更加绵长。
生活困苦,即使毛笔秃了也无可奈何,碑文模糊无字,老去又何妨。
拜托您照顾我那无知的孩子们,让我们白头偕老,共享欢乐无穷的时光。
注释
矍铄:形容人精神健旺。
彊:同'强',强壮。
褒博:破旧宽大的衣服。
装:装扮。
岁云暮:指岁月已晚。
皎:明亮。
山更长:山势显得更长。
锥子秃毛:比喻生活贫困,连写字的工具都没有。
没字:模糊不清,没有字迹。
痴儿女:无知的孩子们。
乐未央:欢乐无穷。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矍铄从戎恃骨彊,旧衣褒博讵堪装。" 这两句写的是士兵们在边塞上坚守岗位,他们的武器(矍铄)和盔甲(恃骨彊)都已陈旧,但他们依然穿着破旧的军服(旧衣),表明他们长期戍守的艰苦生活。

"岁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长。" 这两句诗转而描写时间的流逝和对远方家庭的思念。岁月匆匆,年末将至,但士兵们还未能回家团聚(家安在)。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峦,使得山势看起来更加绵长,这也增加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锥子秃毛穷有分,碑颜没字老何妨。" 这两句则写的是军中年迈将士的境况。锥子(可能指某种兵器)上的毛刷已变得稀疏,这是岁月在物象上留下的痕迹。而碑石上的文字因年久而褪色,成为无字天书,即便如此,对于老兵来说,也不算是什么遗憾。

"凭君为护痴儿女,白首相期乐未央。"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领导的依赖和信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希望凭借君主或上级的保护来守护那些纯真无知的孩子们(痴儿女),并且虽然头发已白,但对于未来的美好时光,诗人仍然充满了乐观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与坚守,以及他们对于家庭和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送何圣从龙图将漕河东

平明捧诏未央宫,全晋山河九曲东。

官着绣衣惊曼倩,文传锦里压扬雄。

红旌照日邻天上,玉剑横秋入塞中。

每下银台南畔路,风尘那复旧时同。

(0)

端午内中帖子词·其四太上皇后阁

有德名终大,无为福自延。

更闻天子孝,荐术助长年。

(0)

岁晚杂兴·其三

雨雪霏霏岁又除,鲤庭目断数行书。

销金帐下羊羔酒,便学粗人也不如。

(0)

题苏端明书乳泉赋后

苏公早闻道,文章乃其戏。

乳泉出重海,作赋聊记异。

玉池咽中夜,挈瓶非小智。

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

(0)

刘阮洞·其一

洞府门閒白日赊,碧潭清影照云霞。

弄珠人捧江皋佩,刻玉岩开阆苑花。

风月有情回俗驾,尘埃无处问仙家。

归来怅望金桥处,露滴桃源一径斜。

(0)

离高邮答谢朱元弼兼简崔伯易

昔来何悠悠,今去亦泛泛。

岂自果进退,姑且便饮啖。

三代今去辽,士食久已滥。

徒死不为义,可无苟石担。

平生堕百为,且就投铅椠。

束身入世程,开口就人歉。

怒喜有失得,眉睫烦窥瞰。

野鸟或在笼,山猿有终槛。

能安此为命,虽失亦何憾。

予尝勇自明,磨古得前鉴。

抱关贤所容,较猎圣或暂。

庶未负初学,尚为神所监。

予行人之嗟,我笑不为颔。

子独辱所厚,以诗系归缆。

命和始自书,狂言庶非儳。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