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
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春日登上孤城,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眼前何事不伤神"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平和,无论看到什么,都不会引起内心的波动。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已经有了一种看破不惊的态度。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这一句通过对比,将过去繁华时期的人们与现在荒凉的陵墓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生命无常的感慨。"曾是城中汲汲人"中的"汲汲"形容古人忙碌、紧张的情状,形成鲜明对比。
"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诗人指出,无论过去多么富贵的人物,现在都已经化作了尘土。这句话强调了财富和权力的虚幻,以及生命的脆弱无常。
最后两句"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世俗追求不过是平淡无奇之事,不值得让自己陷入忧虑和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历史以及功名利禄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繁华和生命无常的沉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