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月酒如酥,花落平堤水满初。
杨柳簇门齐下马,九龙池上看叉鱼。
长安三月酒如酥,花落平堤水满初。
杨柳簇门齐下马,九龙池上看叉鱼。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三月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长安三月酒如酥”,以“酒如酥”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酒香醇厚、温润如脂的情景,既展现了酒的品质之高,也暗示了春日里人们欢聚畅饮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热烈的氛围。
次句“花落平堤水满初”,通过“花落”和“水满”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花朵随风飘落,点缀在河堤之上,与满溢的河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含着时光流转、万物更新的哲理。
第三句“杨柳簇门齐下马”,描绘了长安城内杨柳环绕、门庭若市的景象。杨柳簇拥着门扉,仿佛欢迎着归来的旅人,而“齐下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热烈的欢迎氛围,让人感受到长安城的繁华与热情。
最后一句“九龙池上看叉鱼”,将视线引向了九龙池,这里不仅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趣味与期待的场景。人们在池边观鱼,享受着悠闲与宁静,同时也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安三月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以及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
美人竹间亭,虚帘空月华。
相思湘江曲,泪竹生斑花。
花开为谁好,花落不复扫。
出户见春风,低头怨芳草。
坐弹五十弦,起视江月残。
愁弦不堪听,手涩金雁寒。
一弹正凄切,再弹转呜咽。
三弹拨幽肠,声乱冰丝结。
西风吹芙蓉,一夜落旧红。
岂知瑶瑟音,能消青镜容。
闭户当严候,围炉似故人。
胡桃无赐炭,榾柮有穷薪。
儿免号寒喜,翁便永夜亲。
焰腾金菡萏,灰聚玉麒麟。
剪烛休论跋,传杯莫记巡。
煎茶浮蟹眼,煨芋皱虬鳞。
一点那容雪,千门预借春。
灞桥何事者,冻缩苦吟身。
明月鉴重帏,凉风吹绮疏。
佳人扬清讴,顾影伤离居。
昔别黄鸟鸣,倏忽秋兰舒。
繁华不再至,欢乐宁倩馀。
迢迢牵牛星,万古恒不渝。
所思杳天末,日夕增烦吁。
秦女善鸣筝,赵女亦吹竽。
筝竽岂不哀,不如琴瑟娱。
织缣常苦迟,织素常苦劬。
嗟哉织作勤,泪下沾罗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