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韦氏池亭四首同于鳞子与元美赋·其二》
《韦氏池亭四首同于鳞子与元美赋·其二》全文
明 / 宗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雨过林塘花正飞,高松细石俯渔矶。

扁舟明月堪长往,万里沧江胡不归。

猿鸟经秋分客泪,薜萝他日只吾衣。

相逢未可轻相负,一到红尘事事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首句“雨过林塘花正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林间塘畔的生机勃勃,花朵随风飘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高松细石俯渔矶”一句,通过高耸的松树和细小的石头映照在垂钓者的岩石上,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扁舟明月堪长往,万里沧江胡不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明月下的扁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追求,而“万里沧江胡不归”则流露出对远方、对自由的渴望,但又似乎意识到回归的不易或不可行。

“猿鸟经秋分客泪,薜萝他日只吾衣”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通过秋天的猿啼鸟鸣引发诗人的离愁别绪,而“薜萝”作为隐士常用的植物,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相逢未可轻相负,一到红尘事事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却充满矛盾的世界里,诗人呼吁人们珍惜相遇的缘分,同时认识到现实往往与理想相违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
朝代:明   字:子相   号:方城山人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生辰:1525~1560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 己丑初度,是岁闰正月戏以自寿(

头一首为乙丑初度原作己丑误)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
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
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
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
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
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
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0)

真珠帘 寿韩伯清提举,时在平江

银蟾半露婵娟影,西风早、次第中秋天气。
凉透小帘栊,乍夜长迟睡。
见说灵岩山色好,甚也不浓如归意。
归未。
趁西泠载酒,南园寻桂。
还又客里生朝,把金尊绿酒,与谁同醉。
烟雨隔垂虹,望美人秋水。
桃叶妆楼团扇曲,但小草、鸾笺相寄。
传示。
送白萍一翦,碧云千里。

(0)

八声甘州 秋日西湖泛舟,午后遇雨

向芙蓉湖上驻兰舟,凄凉胜游稀。
但西泠桥外,北山堤畔,残柳依依。
追忆莺花旧梦,回首冷烟霏。
惟有盟鸥好,时傍人飞。
听取红筵象板,尽歌回彩扇,舞换仙衣。
正白萍风急,吹雨暗斜晖。
空惆怅、离怀未展,更酒边、忍又送将归。
江南客、此生心事,只在渔矶。

(0)

婆罗门引 七月望,西湖舟中观水灯,一鼓归

暮天映碧,玻璃十顷蕊珠宫。
金波涌出芙蓉。
谁唤川妃微步,一色夜妆红。
看光摇星汉,起舞鱼龙。
月华正中。
画船漾,藕花风。
声度鸾箫缥缈,雁柱玲珑。
酒阑兴极,更移上、琼楼十二重。
残醉醒、烟水连空。

(0)

风流子 临川岁五月祠神,以中末二旬之六七

荷雨送凉飙,炎尘净、三市影灯宵。
看珠珞翠绳,焰摇冰碗,彩棚花架,光射星桥。
洞天好、笑声遮画扇,歌韵合鸾箫。
琼树影中,月窥端正,雪罗香里,人斗娇娆。
依稀元夜影,铜壶短,还又露洒烟飘。
空遣酒怀摇荡,羁思无聊。
想骢马钿车,俊游何在,雪梅蛾柳,旧梦难招。
醉掩重门,半*兰烬红销。

(0)

定风波 商角调 商角调 西江客舍

恨行云、特地高寒,牢笼好梦不定。
婉娩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
画阑深,碧窗静。
一树瑶花可怜影。
低映。
怕月明照见,青禽相并。
素衾自冷。
又寒香、枕上薰愁醒。
甚银床霜冻,山童未起,谁汲墙阴井。
玉笙残,锦书迥。
应是多情道薄*。
争肯。
便等闲孤负,西湖春兴。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