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庆上人三首·其二》
《答庆上人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六言诗  押[江]韵

米岭脊吞西岳,筠溪尾插漳江。

兴发扁舟寻子,夜晴风揭蓬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象与诗人乘舟游历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诗意的流动感。

首句“米岭脊吞西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米岭山脉的雄伟,仿佛它能吞噬西岳,展现出山势的高峻与壮观。这里的“吞”字,生动地表现了山峰的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次句“筠溪尾插漳江”,则将视线从高山转向了流水,筠溪的尾端仿佛插入了漳江之中,展现了水系的连贯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一句通过“插”字,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蜿蜒曲折,以及水体之间的相互连接。

接下来,“兴发扁舟寻子”,表达了诗人乘着小舟出游,寻找友人的兴致勃勃之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兴发”二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而“寻子”则透露出一种亲切而温馨的人际情感。

最后一句“夜晴风揭蓬窗”,描绘了夜晚晴朗之时,微风吹动篷窗的画面。这里的“揭”字,形象地表现了风力之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舟中度过了一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夜空的晴朗与微风的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情感的丰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表达。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昌甫携渭南诗见过

长笛残星赵倚楼,吟边供断一生愁。

渭南作尉诚微宦,江上逢人忆远游。

风景不因今古异,琴樽宁与是非休。

章泉传到涧泉上,凉意满天河影秋。

(0)

危坐

行藏何事老相侵,流水高山自古今。

强把诗书连夜读,唤回灯火十年心。

人间富贵非难有,圣处工夫索愈深。

不觉雨声吹入耳,秋风窗下一沉吟。

(0)

初十日婺源得雨呈郑宰

蚕麦登时天气晴,农田水利复关情。

才看令尹灵祠祷,喜见闾阎甘雨倾。

宣境飞蝗犹猛虎,淮壖小丑致饥氓。

经从治国吾何幸,一枕新凉更解酲。

(0)

文叔解官东归

一帆风雨转吴头,家在稽山事事幽。

小试鸣琴还满去,等闲结绶亦何求。

政声赢得多推美,学力须知转好脩。

我与君心似相密,别离无计可消愁。

(0)

送陈同甫丈赴省

平生四海几过从,晚向闽山访海翁。

又见稼轩趋召节,却随举子赴南宫。

风云变态高情表,岁月侵寻醉眼中。

可是龙川便真隐,乘时勋业尚须公。

(0)

子寿从金陵之招

白下长干亦旧游,十年重到喜依刘。

幕中筹策无非事,江左衣冠有胜流。

满路梅花春信动,一篙波影颂声浮。

从来知己何难易,赢得荣名尚黑头。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