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恣淫昏,为周剪明月。
烱烱血一泓,刬之终不灭。
英辟风后人,吠尧亦昭雪。
易世有狂童,舍旃寻故辙。
亲贤若齐王,睚眦见屠裂。
为隋抑何厚,为周抑何蔑。
掩卷感废兴,令人思明哲。
高氏恣淫昏,为周剪明月。
烱烱血一泓,刬之终不灭。
英辟风后人,吠尧亦昭雪。
易世有狂童,舍旃寻故辙。
亲贤若齐王,睚眦见屠裂。
为隋抑何厚,为周抑何蔑。
掩卷感废兴,令人思明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其七十)》。诗中以历史典故为依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以及对明智之人的呼唤。
首句“高氏恣淫昏,为周剪明月”,以“高氏”暗指周幽王,他荒淫无度,导致国家衰败,如同“明月”被“剪”去光辉,象征着国运的衰落。
接着,“烱烱血一泓,刬之终不灭”描绘了周幽王因宠幸褒姒而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烽火戏诸侯的悲剧,即使清除罪恶,但国运的衰败却难以逆转。
“英辟风后人,吠尧亦昭雪”则提到夏启,他虽为英明君主,却因后人篡位而蒙受不白之冤,如同被冤枉的“吠尧”,需要昭雪。
“易世有狂童,舍旃寻故辙”指出历史的循环,新的暴君出现,人们试图回到旧的道路,但往往事与愿违。
“亲贤若齐王,睚眦见屠裂”批评了齐威王过于信任奸佞,导致国家动荡,如同因小怨而引发大祸。
“为隋抑何厚,为周抑何蔑”对比了隋文帝和周幽王的治国之道,前者以德治国,后者却因个人私欲导致国家衰亡。
最后,“掩卷感废兴,令人思明哲”总结全诗,诗人掩卷沉思,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希望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洞察和对明智之人的向往,语言凝练,寓意深远。
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
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
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