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
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
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
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
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为纪念其姐而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亡姐的怀念与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姐姐生前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
首联“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直接点明主题,通过“女媭”这一称谓,暗示了诗人与亡姐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亲自见证了姐姐的遗事,写完信后,泪水如同细丝般流淌,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悲痛与不舍。
颔联“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则通过潭水和粥炉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姐姐被放逐命运的同情。潭水象征着姐姐的孤独与寂寞,粥炉不再燃烧,意味着姐姐的生活失去了温暖与活力,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姐姐的不幸遭遇。
颈联“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运用了“班门弄斧”的典故,赞扬了姐姐如同班固门下之才女,才华出众;同时,以窦树比喻姐姐如同窦树一样,独占一枝,暗示了姐姐在家族中的独特地位和才华。
尾联“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表达了诗人对姐姐志向的肯定,认为姐姐的志向不应被忽视,不应仅仅通过文字来衡量男女之间的才能高下,体现了对女性才华的尊重和平等观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亡姐的怀念与敬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姐姐生前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其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才华的尊重和平等观念。
南街医工门如市,争传和扁生后世。
膏肓可为死可起,瓦屑蓬根尽珍剂。
岁月转久术转疏,十医九死一活无。
北市医工色潜动,大字书牌要惊众。
偏收弃药与遗方,纵有神丹亦无用。
实者为虚热为寒,几因颠倒能全安。
君不见形神枵然卧一室,医方争功药无必。
左手检方右顾金,两手虽殊皆剑戟。
不避风霜苦,自甘丘壑潜。
未禁沾额角,信好插梳尖。
春意已张本,寒威今解严。
殷勤留客意,尚许隔墙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