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此日眺中原,台上空惊夜色繁。
人在千峰明月表,天垂列宿紫微尊。
秋衣薜荔真君计,早岁渔樵亦主恩。
即拟寻仙向五岳,烽烟犹自滞江门。
高台此日眺中原,台上空惊夜色繁。
人在千峰明月表,天垂列宿紫微尊。
秋衣薜荔真君计,早岁渔樵亦主恩。
即拟寻仙向五岳,烽烟犹自滞江门。
这首《拱极台》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通过对拱极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高台此日眺中原,台上空惊夜色繁”,开篇便以高台为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的视野之中。诗人站在高处,远眺中原大地,却在夜色中感到一种空茫与惊异,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直接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颔联“人在千峰明月表,天垂列宿紫微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置身于千峰之上,明月照亮了四周,而天空中的星辰则如同尊贵的列宿,既壮丽又神秘。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颈联“秋衣薜荔真君计,早岁渔樵亦主恩”,转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诗人通过“秋衣”与“薜荔”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同时,“早岁渔樵”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怀念。
尾联“即拟寻仙向五岳,烽烟犹自滞江门”,表达了诗人渴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向往仙界的理想。然而,现实中的烽烟未息,意味着理想的实现还需时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拱极台》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以及理想世界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送君南下巴渝深,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
袅袅共看风枝舞,簌簌时听春箨堕。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
门前西去长安路,日夜舳舻衔尾过。
老夫本乏台省姿,且就清阴曲肱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