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
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
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
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
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
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
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
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
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
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
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
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
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
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深刻理解,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对历史评价的不满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诗中多次出现“称”字,如“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以及“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被当时所重视的遗憾。
“犠樽弃沟俱害性”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偏见和错误评价对人的伤害。接着,“此理要以达观超”则是提醒读者要有远见卓识,超越表面的认识。
诗人还通过“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来描绘历史的变迁和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从而引出“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的感慨,表达了对个人成就传承与否的淡然态度。
最后,“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和“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当时学术界争论不休、虚名相逐的批评,以及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而忽视真实价值的人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才华与社会认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术界和文学界中虚假与偏见的批判态度。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复杂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更是对整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一种深刻剖析。
昨夜灯花结,今朝雀声频。
行子万里至,十年念悲辛。
虽然作客好,不如在家贫。
作客苦长别,在家常相亲。
不见门前两杨柳,青青几时萧索久。
莫重黄金轻别离,转眼风波堪白首。
双鬟重整待君归,镜里朱颜未衰朽。
百年偕老君莫违,免教人叹宕子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