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慧聚杂题.灵山讲堂》
《慧聚杂题.灵山讲堂》全文
宋 / 李乘   形式: 古风

佛度亿万众,山是说经所。

今人说猊座,亦作潮音主。

何必诸比丘,曾见五花雨。

面壁无说人,家风自一祖。

(0)
鉴赏

这首诗《慧聚杂题·灵山讲堂》由宋代诗人李乘创作,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首句“佛度亿万众,山是说经所”,开篇即以宏大的佛教背景为引子,描绘了佛陀普渡众生的场景,同时将自然界的山峦拟人化,赋予其传播佛法的神圣角色,体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接着,“今人说猊座,亦作潮音主”两句,将话题转向现实,指出现今之人虽坐于猊座(佛教中佛陀说法的象征),却未能真正把握佛法的精髓,如同潮水般的声音,表面喧嚣,实则空洞无物。这里暗含了对现代人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的批评。

“何必诸比丘,曾见五花雨”一句,进一步探讨了修行与领悟之间的关系。诗人提出疑问,是否必须亲眼见证五花雨(比喻非凡的景象或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佛法?这引发了对内在修行与外在体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领悟往往来自于内心的觉醒而非外界的刺激。

最后,“面壁无说人,家风自一祖”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个人内在修行的重要性。面壁修行,不言而喻,意味着通过静心内省来达到悟道的目的,而不是依赖外在的教导或仪式。家风自一祖,则强调了传承与根植于传统的重要性,即真正的智慧和修行之道,源自于对传统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而非表面的模仿或形式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文化及其实践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关切,以及对内在修行与传统价值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乘
朝代:宋

李乘,字德载,安徽淮西人。哲宗绍圣初知昆山县(清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十首。
猜你喜欢

侄延学作亭湖上甚壮欲予诗以落之率成二首·其一

几醉池亭雪色醪,近闻亭子势尤高。

白鸥不避新翻曲,黄鸟时窥旧赐袍。

波影半帘云滉瀁,山形四面画周遭。

我来壁上题诗句,秃尽山中顾兔毫。

(0)

王唯颙款鹤轩·其二

鹤鹤来前听我言,知君六翮快腾翻。

云霄纵得天风便,惠养能忘旧主恩。

(0)

月夜登钓台

钓台临绝壁,夜坐峭寒侵。

木落山容瘦,峰凹月色深。

足曾加帝腹,水自鉴臣心。

圣世宁高蹈,低回听濑音。

(0)

奉沈都宪和韵·其一

岂无魏野忘情得,只有莱公著眼真。

卑贱不知谁是我,谦光自信福膺神。

焚香诗读两三卷,洗手历开十一春。

不尽长歌还短舞,典衣沽酒共比邻。

(0)

石翁见寄次韵·其一

花下一杯还一歌,梅云细路隐垂萝。

春来红紫花无数,此外东西路更多。

影子青天从放诞,头颅明镜笑蹉跎。

悠扬乘兴前溪曲,戏拨流澌漱碧波。

(0)

寿章太守乃翁

人间万事果苍天,既与褒恩又与年。

自比篯铿无别语,老知茂叔本谁贤。

民心冬日黄堂里,杖屦春风白发前。

此寿此封那止此,千年东海一神仙。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