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空潭人影,有名曰,在中湫。
看桥板横弓,塔轮对鼎,今古长浮。横舟。
琉璃界里,小浮图、烛影闪星眸。
卅六阑干曲曲,倚来偷看吴钩。中流。击汰吟秋。
尊易泣,笛方愁。自东坡去后,琼楼恍惚,赤壁遨游。
更收。孤山鹤梦,被西风、吹散落前洲。
诈识莼丝真味,此中惟有潜虬。
写空潭人影,有名曰,在中湫。
看桥板横弓,塔轮对鼎,今古长浮。横舟。
琉璃界里,小浮图、烛影闪星眸。
卅六阑干曲曲,倚来偷看吴钩。中流。击汰吟秋。
尊易泣,笛方愁。自东坡去后,琼楼恍惚,赤壁遨游。
更收。孤山鹤梦,被西风、吹散落前洲。
诈识莼丝真味,此中惟有潜虬。
这首《木兰花慢》(其六)“三潭印月”是清代词人杨玉衔所作。词中描绘了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湖面的静谧与神秘。
词的开篇“写空潭人影”,以“空潭”为背景,巧妙地引入了人的倒影,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接着,“有名曰,在中湫”,点明了地点——中湫,即三潭之一,暗示了接下来将要展开的画面将是这一特定景观的特写。
“看桥板横弓,塔轮对鼎,今古长浮。”这里通过桥、塔、鼎等元素的描述,不仅勾勒出了三潭印月的景象,也融入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变迁。
“横舟。琉璃界里,小浮图、烛影闪星眸。”舟行于琉璃般的水面,小佛塔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仿佛星辰落入了人间,这样的画面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卅六阑干曲曲,倚来偷看吴钩。”“卅六阑干”指的是环绕三潭的栏杆,曲折蜿蜒,暗示了游览路径的复杂与趣味。倚靠栏杆偷窥吴钩,既是对古代兵器的暗喻,也表达了词人对过往英雄豪情的向往与怀念。
“中流。击汰吟秋。尊易泣,笛方愁。”“中流”点明了三潭的位置,同时也是词人情感抒发的高潮。击水吟唱秋声,酒樽易泣,笛声哀愁,这些细节描绘了词人在美景中的感慨与思绪,既有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思。
“自东坡去后,琼楼恍惚,赤壁遨游。”这里借用了苏轼的典故,表达了对东坡先生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更收。孤山鹤梦,被西风、吹散落前洲。”孤山上的鹤梦,随着西风飘散至前方的洲际,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词人心境的象征,表现出一种超脱与自由。
“诈识莼丝真味,此中惟有潜虬。”最后两句以莼菜和潜虬为喻,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独特风味的品味,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个词作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词人高雅的艺术追求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花扑鞭梢,风吹衫袖,马蹄初趁轻装。
都城渐远,芳树隐斜阳。
未惯羁游况味,征鞍上、满目凄凉。
今宵里,三更皓月,愁断九回肠。
佳人,何处去,别时无计,同引离觞。
但唯有相思,两处难忘。
去即十分去也,如何向、千种思量。
凝眸处,黄昏画角,天远路岐长。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
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
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
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
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
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
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