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耸扶岚,窗低就树,禅关暮掩斜阳。
导客僧雏,到门石瘦苔荒。
红棉寂寞云房静,剩栖鸦黯黯秋光。
更翛然,一局閒棋,四径啼螀。
红羊昔换三千劫,任云霾佛火,雨溅花幢。
道认呼鸾,名山曾几沧桑。
钟声解诉兴亡恨,况蛮烟莽莽江乡。
倦登临,愁对僧龛,青鬓添霜。
阁耸扶岚,窗低就树,禅关暮掩斜阳。
导客僧雏,到门石瘦苔荒。
红棉寂寞云房静,剩栖鸦黯黯秋光。
更翛然,一局閒棋,四径啼螀。
红羊昔换三千劫,任云霾佛火,雨溅花幢。
道认呼鸾,名山曾几沧桑。
钟声解诉兴亡恨,况蛮烟莽莽江乡。
倦登临,愁对僧龛,青鬓添霜。
此诗描绘了秋日登越秀山红棉寺的所见所感,以禅意为线索,融入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首句“阁耸扶岚,窗低就树,禅关暮掩斜阳”,描绘出山寺在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阁楼高耸,窗户紧闭,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幽静的氛围。
接着,“导客僧雏,到门石瘦苔荒”两句,通过引导游客的小和尚和门前长满苔藓的石头,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古老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红棉寂寞云房静,剩栖鸦黯黯秋光”则将视线转向寺庙内的红棉树,以及栖息其上的乌鸦,通过“寂寞”、“静”、“黯黯”等词,渲染出一种孤寂而沉郁的秋日氛围,红棉树的静默与乌鸦的沉默,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更翛然,一局閒棋,四径啼螀”则引入了棋局和蝉鸣,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红羊昔换三千劫,任云霾佛火,雨溅花幢”这几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红羊之变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云霾和雨水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佛火和花幢则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整个句子充满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
“道认呼鸾,名山曾几沧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感受,通过“道认呼鸾”,即在名山中寻求心灵的归宿,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越的愿望。
最后,“钟声解诉兴亡恨,况蛮烟莽莽江乡”两句,通过钟声的回响,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蛮烟莽莽江乡”则描绘了一片辽阔的江乡景色,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
“倦登临,愁对僧龛,青鬓添霜”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疲惫与忧愁,面对僧龛,岁月的痕迹在诗人的青丝上增添了几分白霜,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禅意贯穿始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