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
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
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
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
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
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
意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
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面对仕途挫折和个人处境的感慨。全诗围绕“臧仓”这一意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看法。
首句“位在万乘师,孟轲犹不遇”,通过对古代大臣孟轲的引用,表明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依旧感受到被世人误解或忽视。这里的“万乘”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孟轲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忠诚大臣,他的名字在此代表了忠诚而不被理解的人物。
接着,“岂云贫与贱,世道非吾趣”,诗人自问,是否因为自己的清贫和社会地位低微而遭到世人的忽视。这里“岂云”表达疑惑之情,“贫与贱”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描述。而“世道非吾趣”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感到自己的志趣与时代潮流并不相符。
第三句“我行天下福,事忤由然去”,表达了诗人尽管面临挫折和困难,但依旧坚持自己对于“天下之福”的追求,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初衷。这里的“我行”强调了个人的主体性,而“事忤由然去”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最后,“命也固有在,臧仓汝何与”,诗人坚信个人命运是有其必然之处,不因世俗的评价而改变。而“臧仓”这一意象,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或精神状态,表明即便外界如何评论和误解,他都不会因此动摇。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面对个人遭遇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通过这种内省与自强不息的情怀,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坚守己见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