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有神力,潜与玄冥通。
小敌怯于鸡,大敌奔神龙。
绕身青赤蛇,珥践四白虹。
当其马头处,开辟无秋蓬。
不见眼际云,但闻耳后风。
胆包七尺外,精入三光中。
左右殪貙虎,奔驰竟么虫。
万方平一律,四时销五戎。
韬光淡流水,第称宝剑功。
何必麒麟画,市廛喧儿童。
但惭圯上老,逍遥游无终。
朔方有神力,潜与玄冥通。
小敌怯于鸡,大敌奔神龙。
绕身青赤蛇,珥践四白虹。
当其马头处,开辟无秋蓬。
不见眼际云,但闻耳后风。
胆包七尺外,精入三光中。
左右殪貙虎,奔驰竟么虫。
万方平一律,四时销五戎。
韬光淡流水,第称宝剑功。
何必麒麟画,市廛喧儿童。
但惭圯上老,逍遥游无终。
这首诗《神力》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拥有超凡神力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具有与自然界的深邃联系,能够以微小的力量震慑敌人,以巨大的力量驱使神龙。他身边环绕着神秘的生物,如青赤色的蛇、四白虹,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诗中描述了这位人物在战斗中的表现,无论是面对小敌还是大敌,都能展现出惊人的力量,甚至能够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时间与空间都为之静止。他的眼神如同云朵般飘渺,耳边则是疾风呼啸,这种形象展现了他内心的强大与外界的和谐共存。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他能够轻易地消灭凶猛的野兽,如貙虎和么虫,同时维护四方的和平,消弭战争。他将力量隐藏于淡泊之中,如同流水一般,却能发挥出宝剑般的锋利。诗中还提到,他的力量无需通过外在的象征,如麒麟的画像来证明,而是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让市井间的孩童也能感受到其影响。
最后,诗人以“圯上老”(即张良)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未显赫于世,但同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逍遥自在地生活。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对力量与和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风雨潇然,独坐怀公,遽尔伤神。
记东亭客里,每多欢笑,高斋酒半,大有规箴。
情岂能忘,言真可佩,感激时令涕泪新。
蒙相许,谓君才如此,讵患长贫。年华莫漫因循。
恐诗酒、从来总误身。
恰情钟花月,公真知我,性耽宠利,臣不如人。
生既无才,长尤废学,身世空嗟命不辰。
他何恨,只故人此意,惭负千春。
夏至今朝,昨邗上、故人相遇。
同消受、铜街香粉,画船箫鼓。
长使梦魂寻旧雨,那知灭没随朝露。
望郡楼、从此怕经过,西州路。总暂在,人间住。
臣久已,抛千虑。作暮年活计,为农学圃。
十亩力耕先世陇,一抔长守先人墓。
却旁人、疑我不能堪,田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