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觜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乌琢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
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皇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觜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乌琢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
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皇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
这首诗名为《新乐府·秦吉了》,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通过描述一只会模仿各种声音的鸟—秦吉了,来表达对社会不平之事的哀叹和批判。
开篇“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直接点出了主角色的特性,这只鸟以其鲜艳的羽毛和能模仿各种声音而著称。紧接着,“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进一步描绘了秦吉了的神奇才华,它能够理解并模仿所有的声音,无论是鸟鸣还是人语。
诗人随后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只鸟的狡猾与其他鸟类的不同。昨日它可能是一只长爪的猛禽,而今朝却化身为一只大觜乌。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形上的,还体现在它的行为上:它能够捕捉乳燕并覆盖在窠中,甚至能让母鸡双眼干枯,这种描写隐含着对强者欺凌弱者的批判。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狡诈与残酷的世界里,也存在着一些不愿意卷入其中的生灵。诗中“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表达了对那些即使有能力却选择不参与争斗者的赞赏。而“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则描绘了一群鸾鹤,它们远离尘嚣,仿佛对下方的争斗与苦难毫不知情。
最后,诗人以“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皇百鸟主。”点明主题,这只会模仿声音的秦吉了,被人们传说为能言鸟,但诗人却在质疑,为什么这只鸟没有为那些受尽冤苦的鸡和燕发声?而最后一句“尔竟不为凤皇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则是对秦吉了的批判,它虽然能模仿各种声音,却在真正需要发出声音的时候选择了沉默。
这首诗通过对秦吉了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对其行为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那些有能力却选择保持沉默者的批判。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公正与正义的渴望。
见说楼君用志佳,曾吟雪句被人誇。
来从天外无非雨,散在人间尽是花。
偶到铜陵寻旧友,归由宣郡弃生涯。
碧云暮合愁偏聚,孤冢累累日易斜。
荆楚遗风在,琐碎陈佳筵。
犹忆总丱时,兀坐空自怜。
老妻剂秫粉,夜永灯花偏。
潋碗蔗浆秾,晴云绕目前。
翻匙玉比洁,胶齿珠相骈。
我发日种种,流光自年年。
门无送酒人,谁能中圣贤。
因试囊中术,妙处有机权。
由来寓于手,不在刀削圆。
汎观天地间,几者物之先。
大阮精诗学,咏物巧回旋。
虚名付傥来,默守终日乾。
吴生泥于方,所见何拘挛。
三复叔兮什,华池水润咽。
朝吴暮楚几时休,未必江湖有白鸥。
万事莫如归去好,一椽当为老来谋。
春天吟思行花径,夜月琴声坐竹楼。
但得馀龄无俯仰,曾公食粥亦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