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
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
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
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
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
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东城时的一次友人探望的情景。开篇“东城独屏居,有客到吾庐”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东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以及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的热情关怀。
接下来的“发廪因舂黍,开畦复剪蔬”描述了主人为了款待客人,不惜劳力地整理园中之物,以备宴席。其中,“发廪”指的是整理仓库以取出粮食,“舂黍”则是清除谷物中的杂质,“开畦”和“剪蔬”则分别代表了开辟菜地并修剪蔬草,展示了一种勤劳与丰富的生活场景。
紧接着“许酣令乞酒,辞窭任无鱼”两句,透露出了主人对于客人的款待之心和对宴席准备上的不足。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虽然家中酒肉不丰,但仍然热情地邀请友人共饮。
“遍出新成句,更通未悟书”则表现了主人与客人之间围绕文学创作和学问讨论的情景,诗人在这里展现了自己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渴望。
随后的“藤丝秋不长,竹粉雨仍馀”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恬然自得的情怀。其中,“藤丝”指的是藤蔓,“秋不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竹粉”则是竹叶上的细小尘埃,配合“雨仍馀”共同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湿润的景致。
最后,“谁为须张烛,凉空有望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一种宁静与期待。在这里,“须张烛”意味着需要点燃蜡烛以驱逐黑暗,而“凉空有望舒”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寂寞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隐居田园、以文会友的生活理想,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好、文化传承的热爱。
扁舟昆湖去,忆向虞山还。
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
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
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
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
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
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
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
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
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悭。
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
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
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
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
仙宫对佛寺,妙境非人寰。
独怜仲雍墓,谁为剪榛菅。
短棹载书卷,浩歌水云间。
仿佛归庵翁,往来宝严湾。
窃禄本无补,乞身亦多艰。
卧游毕旧愿,坐啸开尘颜。
《题海虞钱氏所藏王均章虞山图》【明·吴宽】扁舟昆湖去,忆向虞山还。当时迫日暮,未得穷跻攀。至今三短章,寂寥不重删。安知六载后,依然见兹山。谅无愚公愚,赖有顽仙顽。顽仙隐居处,深林置柴关。丹灶火常伏,药阑苗载芟。高情付缣素,丹青色斑斑。兹山卧平野,隐然不成环。透迤亦甚远,攒蹙何其悭。只尺见百里,群峰互垂鬟。飞鸟归易没,浮云出偏闲。拂水最奇丽,空岩故漩澴。天风或稍定,石壁仍潺潺。仙宫对佛寺,妙境非人寰。独怜仲雍墓,谁为剪榛菅。短棹载书卷,浩歌水云间。仿佛归庵翁,往来宝严湾。窃禄本无补,乞身亦多艰。卧游毕旧愿,坐啸开尘颜。
https://shici.929r.com/shici/EmzkfGKgC5.html
生烟漠漠中有树,树外田家几家住。
重峦复坞随不断,茅舍时时若菌附。
两人并向鱼梁涉,一鸟遥从翠微度。
行云澹映荒水陂,似有斜阳带微煦。
傍筱白沙明,青林滃沉雾。
乍明乍晦景万变,想当夏尽秋初处。
石墙短缘隈,隈水浅萦回。
宽平一亩敞层屋,板扉犬卧无人开。
书堂树深昼寂寂,主人应是王摩诘。
清晨骑鹿看田出,行过柴沜日向夕。
会招高适与裴迪,共赋辋川佳事毕,图成兴尽诗未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