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乐箪瓢,昔圣廉一介。
信哉百世师,取与夙所戒。
清修既不饬,多藏以为快。
陈平节尤累,戴圣儒复败。
人慕庄周通,吾师伯夷隘。
古贤乐箪瓢,昔圣廉一介。
信哉百世师,取与夙所戒。
清修既不饬,多藏以为快。
陈平节尤累,戴圣儒复败。
人慕庄周通,吾师伯夷隘。
这首诗《杂诗(其二)》由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比古代贤哲与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古贤乐箪瓢”描绘了古代贤哲们甘于简朴的生活,以箪瓢为乐,体现了他们超脱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接着,“昔圣廉一介”则指出古代圣人即使在最微小的财物面前也能保持廉洁,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信哉百世师,取与夙所戒”表明这些古代人物是后世的楷模,他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值得世人学习和遵循。然而,紧接着的“清修既不饬,多藏以为快”则揭示了现实中的问题,即有些人虽然声称要修身养性,但实际上却未能做到,反而贪图过多的财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束缚和失败。
“陈平节尤累,戴圣儒复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说明了过度的贪婪和私欲会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累赘,甚至导致信仰体系的崩塌。最后,“人慕庄周通,吾师伯夷隘”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人生哲学的思考,一方面赞扬了庄子的通达和超然,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伯夷的坚守原则,但同时也暗示了后者可能过于狭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哲与圣人生活态度的对比,以及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现象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风气的深切关注。
野鸢蹲枯桑,白日忽西注。
一水东南奔,惊雷泄涛怒。
越闻凄凉弄,滞念剧攒蠹。
岁时倦客身,云窅前村路。
应门白痴子,觇矕窃指顾。
强黠笑官人,弥年此来去。
田家不讳穷,谁者当丰阜。
摘刔岂吾心,宽攸惟尔故。
行矣渠未央,遑恤儿女语。
芒砀彼真人,元是赤帝子。
游氛决秦馀,最后项籍死。
青云跻高衢,侯王兴壮士。
咸阳初置酒,猜似从中起。
樽俎化胡越,对面邈千里。
君王忽天赞,顾谓封雍齿。
军中相与言,事故易了耳。
雍齿今且侯,吾属无患矣。
炎炎四百秋,安堵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