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观碑已折,看松年不分。
洞中谁识药,门外日添坟。
放去龟随水,呼来鹿怕薰。
坛边见灰火,几烧祭星文。
置观碑已折,看松年不分。
洞中谁识药,门外日添坟。
放去龟随水,呼来鹿怕薰。
坛边见灰火,几烧祭星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与荒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置观碑已折,看松年不分。”这里的“观”指的是古代用于瞭望、祭祀或纪念的建筑物,如碑亭等。碑的破裂象征着时间的摧毁力和历史的消逝。而“看松年不分”则是说连松树的岁月也难以辨识,这里松树常青而年轮模糊,隐喻着时间的漫长与生命的短暂。
“洞中谁识药,门外日添坟。”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洞中的草本可能是指某种医用植物,但是在这样的荒凉环境里,已经没有人认识或寻找这些可以治病救人的药材。而“门外日添坟”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门外的墓地越来越多,生者逐渐变成了死者。
“放去龟随水,呼来鹿怕薰。”这两句诗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消长。龟被释放随着河流漂浮,而鹿因为害怕火焰而逃跑,这里暗示着生灵对于危险的本能反应。
“坛边见灰火,几烧祭星文。”这里的“坛”可能是指古代用于祭祀或其他宗教活动的地方。诗人在坛边看到的是熄灭的余烬,而不是熊熊的烈焰。这表明祭祀活动已经不再进行,或许是因为时间久远而被遗忘了。而“几烧祭星文”则是在描述那些用于祭祀星辰文字的木片或纸张,几乎要被火焰所吞没,这些文字象征着人类对于神秘宇宙力量的敬畏和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荒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历史消逝以及自然界中的生与死的深刻感悟。
风流九霞客,名在五云乡。
十年出入华禁,簪橐奉君王。
黄伞西清日转,宝月红鸾影里,长近赭袍光。
彩笔赓歌处,殿阁有馀凉。跨秋风,凌宝鼎,笑芝房。
人间争识奇贵,妙帖焕名章。
莫羡碧幢金印,换取玉堂清琐,翰墨看淋浪。
岁岁宫壶酒,雨露带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