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花前几度逢,可堪憔悴对芙蓉。
虽然销断阳台梦,不禁霜天子夜钟。
曾向花前几度逢,可堪憔悴对芙蓉。
虽然销断阳台梦,不禁霜天子夜钟。
这首诗《遣闷(其三)》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曾向花前几度逢”,诗人回忆起往昔在花前与某人相遇的场景,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可堪憔悴对芙蓉”一句,诗人以“芙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而“憔悴”则暗示了诗人如今的落寞与疲惫,将个人的现状与过去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虽然销断阳台梦”,“销断”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消逝,仿佛是“阳台梦”——古代传说中男女相会的地方,被无情地切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失去的哀伤之情。“不禁霜天子夜钟”,最后一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用“霜天”和“子夜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寂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的愁绪,仿佛连自然界的钟声也无法阻止他内心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月变迁、美好时光逝去时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