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维扬崔左丞》
《见维扬崔左丞》全文
宋 / 李思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十里珠帘一半垂,扬州风物最宜诗。

平山倚槛欧阳子,明月吹箫杜牧之。

吟笔新添梅鼎手,歌楼争觅《竹枝词》。

濡毫愿逐奚奴后,描尽春风芍药枝。

(0)
翻译
十里珠帘半低垂,扬州的景致最适合写诗。
欧阳修倚靠平山栏杆赏景,杜牧则在月下吹箫吟唱。
诗人新添梅花题材,歌楼竞相寻找《竹枝词》的灵感。
我愿以笔墨追随前人,细致描绘春风中的芍药枝头。
注释
珠帘:华丽的帘幕,形容扬州繁华景象。
扬州风物:扬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欧阳子: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杜牧之:唐代诗人杜牧。
梅鼎手:擅长画梅的高手。
《竹枝词》:一种民歌体裁,多描写民间生活。
濡毫:沾湿笔尖,指作诗或绘画。
奚奴:古代对仆人的称呼,此处泛指前人。
春风芍药:春天盛开的芍药花,象征美好春光。
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扬州风物的深切感受和艺术构想。"十里珠帘一半垂",设定了一种梦幻而又神秘的意境,仿佛读者可以透过这半掩的珠帐窥见一个隐逸的世界。"扬州风物最宜诗"则表明诗人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学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两句分别点出了两个典型的意象:欧阳修(欧阳子)在平坦的山丘旁倚靠栏杆,沉浸于思考之中;杜牧则在明月之下吹奏箫管,抒情达意。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前贤文学形象的呼应,更通过这种呼应强化了自己对扬州文化的认同。

"吟笔新添梅鼎手"可能暗示诗人在书法和绘画上有所追求,想要达到梅鼎这样的艺术高度。"歌楼争觅《竹枝词》"则展现了一种热闹与欢乐的场景,诗人或许是在描述一群文人墨客在歌楼上吟唱着《竹枝词》的盛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和艺术追求。"濡毫愿逐奚奴后"中的“濡毫”是指蘸水的笔触,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画家奚官那样,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而"描尽春风芍药枝"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风物的描写,以及对文学前贤和艺术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李思衍
朝代:宋

李思衍(?~一二九○),字昌翁,一字克昌,号两山,馀干(今属江西)人。宋时事迹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伯颜率元兵渡江,以思衍权乐平,寻授袁州治中,入为国子司业。二十五年以礼部侍郎奉使安南,还授浙东宣慰使。二十七年召入觐,拟拜南台御史,以疾卒。有《两山集》、《天南行稿》,皆已佚。事见《元诗选》二集《两山稿》、清同治《馀干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二十五首。
猜你喜欢

济上逢刘望阳夜酌言别

相逢万里外,相忆十年前。

良晤还能几,高情总自怜。

杯深那觉醉,坐久竟忘眠。

借问清霄月,何时缺复圆。

(0)

送张职方赴边

凤诏衔新命,鱼书急使旌。

黄云浮杀气,白草动笳声。

仗剑交河冷,登车易水清。

朔风羌节惨,积雪絮裘轻。

金勒装骍马,雕弓列战輣。

祈连涵落日,瀚海接边城。

却狄纡周策,和戎陋汉盟。

摛文频握椠,学武喜谈兵。

省署推贤俊,华夷仰圣明。

麒麟储骏烈,虚席待公卿。

(0)

登黄鹤楼

危楼登览楚天涯,城郭千家日色迟。

黄鹤已归江浩渺,白云长在路参差。

亭开石镜吕仙笛,壁立岷碑崔颢诗。

对景挥觞舒一笑,斜阳两岸草离离。

(0)

送毅轩兄分教琼山次韵

渊源家学旧名科,出处还谁得惠和。

官冷作人应有道,时清航海迥无波。

光声拜接文庄范,客况随安邵老窝。

乡国化行无彼我,榔枒云树即松萝。

(0)

送别次韵三首·其三

如天斯道岂难登,有孔铸颜便服膺。

今日与君须尽醉,藤萝石上月将明。

(0)

送北上

风捲长空宿雾晴,天高海阔送君行。

人多到底方如意,事得向前好寄声。

瓜葛情深难作别,蒹葭秋老不移情。

相思两地无言处,坐数山城长短更。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