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逶迤一径开,鸟声花色尽徘徊。
人人可作山中相,日日当衔手内杯。
邻父馈来红橘熟,溪童钓得白鱼回。
醉馀独步寒皋望,疑上孙登古啸台。
竹里逶迤一径开,鸟声花色尽徘徊。
人人可作山中相,日日当衔手内杯。
邻父馈来红橘熟,溪童钓得白鱼回。
醉馀独步寒皋望,疑上孙登古啸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画卷。首句“竹里逶迤一径开”,以竹林中的小径作为切入点,暗示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鸟声花色尽徘徊”一句,通过鸟鸣与花开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人人可作山中相,日日当衔手内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认为在山中与自然为伴,每日举杯畅饮,便是人生一大乐事。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生活之外精神追求的重视。
“邻父馈来红橘熟,溪童钓得白鱼回”描绘了邻里之间的温馨互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橘子与鱼是季节性的美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满足感。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社区间的互助与温情。
最后,“醉馀独步寒皋望,疑上孙登古啸台”则将情感推向了更高层次。诗人醉后漫步,远眺寒皋,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联想到古代高士孙登的啸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梅清清入骨,梅贵贵于玉。
清贵自贞静,避俗如避毒。
所以坐与卧,多在空山曲。
无如空山中,亦少幽人躅。
折梅梅不嗔,咏梅梅欲哭。
寄言作诗人,泾清以渭浊。
梅乃真伯夷,耻不食周粟。
欲咏宁伐之,可杀不可辱。
税憩适时暇,胜在城西隅。
紫氛霭佛刹,绿柚含华濡。
昔彦丽词藻,往躅何宏舒。
蕴藉渍沥液,德辉披琼琚。
亭虚湛丰草,杞棘方芟殳。
拘云袭芳若,架虹通游鱼。
良宴溢浩思,醉曳青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