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非徒高,远莫测所届。
沧溟三万里,石脉透海外。
当其势奔腾,显越齐鲁界。
低瞻饶岳渎,并此析支派。
巍巍兼荡荡,克配天体大。
其标难正视,万象怵光怪。
支峰皆整肃,略不涉奇态。
风递沧海涛,山前作清籁。
山形非徒高,远莫测所届。
沧溟三万里,石脉透海外。
当其势奔腾,显越齐鲁界。
低瞻饶岳渎,并此析支派。
巍巍兼荡荡,克配天体大。
其标难正视,万象怵光怪。
支峰皆整肃,略不涉奇态。
风递沧海涛,山前作清籁。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不仅高度惊人,且其深远的气势难以穷尽,仿佛连通了三万里的沧海。诗人通过提及石脉直通海外,强调了泰山的地质奇观。山势奔腾越过齐鲁大地,显示出其宏大的地理格局。低处的山峦如岳渎般连绵,而主峰则威严庄重,与天地之大相匹配,令人敬畏。山势峻峭而不失和谐,支峰排列整齐,没有奇特的突兀。风声带来海浪的涛声,又在山前转化为清脆的乐音。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其在天地间的崇高地位。
绕城山作翠涛倾,底事文书日有程。
无溷我为挥吏散,独登楼去看云生。
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
莫笑衰翁淡生活,它年犹得配玄英。
晓雨丝丝熟食时,泥深辙断客行迟。
乱云重叠藏山寺,野水纵横入稻陂。
马鬣松阴封旧陇,龟趺道左立新碑。
扶衰此出知能几,清泪临风不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