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蜀阴崖中,中有太始雪。
结冰层峦巅,万古人迹灭。
炎旸偶一照,溶溶作幽咽。
涓涓成江河,防崩石溃裂。
杀人发屋庐,骨肉伤断决。
乾坤大包容,重阴性激烈。
愿布阳和春,无使严寒结。
邛蜀阴崖中,中有太始雪。
结冰层峦巅,万古人迹灭。
炎旸偶一照,溶溶作幽咽。
涓涓成江河,防崩石溃裂。
杀人发屋庐,骨肉伤断决。
乾坤大包容,重阴性激烈。
愿布阳和春,无使严寒结。
这首清代诗人黄锡彤的《杂感(其一)》描绘了一幅阴冷而壮丽的山川景象。诗中,诗人将视线投向了邛蜀之地的深山之中,那里积存着久远的太始雪。冰雪覆盖在层层叠嶂的峰顶,时间的痕迹仿佛被抹去,显得古老而神秘。
炎炎夏日偶尔的阳光照射,使得冰雪融化,发出潺潺的低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然而,冰雪的力量不容小觑,一旦融化过度,便会形成奔腾的江河,甚至可能引发山石崩塌,家园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诗中通过“杀人发屋庐,骨肉伤断决”形象地展现了这种严寒带来的破坏力。
诗人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严酷与无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温暖的渴望。他希望上天能够普降春阳,驱散严寒,让万物复苏,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宁。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