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古祇林,开堂石耳阴。
岳云当涧落,径树向门深。
雪磴僧支策,风泉客掩琴。
西亭茶灶在,即此长禅心。
山有古祇林,开堂石耳阴。
岳云当涧落,径树向门深。
雪磴僧支策,风泉客掩琴。
西亭茶灶在,即此长禅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圆通寺所在的自然环境与寺庙的静谧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山有古祇林,开堂石耳阴”,点明了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一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之中,寺庙的正门被一块巨大的石头遮蔽,形成了一片阴凉。这里的“祇林”和“石耳阴”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接着,“岳云当涧落,径树向门深”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深度。岳云,即山峰之上的云雾,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帷幕,遮挡着下方的溪流(涧落),而通往寺庙的小径两旁,树木茂密,一直延伸到门前,增加了路径的神秘感和探索的欲望。
“雪磴僧支策,风泉客掩琴”则将镜头转向了寺庙内部的生活场景。雪磴,指的是覆盖着积雪的山路,僧人手持拐杖,缓缓行走,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虔诚;风泉,即风吹过泉水的声音,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声,也暗喻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和谐。而“客掩琴”则可能是指访客在欣赏自然美景之余,弹奏一曲,以琴声寄托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西亭茶灶在,即此长禅心”总结了整个场景,西亭茶灶的存在,不仅为僧侣和访客提供了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更寓意着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如饮茶、弹琴等,人们可以在平凡中体验禅意,增长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圆通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宁静祥和,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禅理,引导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东南钜都会,龙虎形桓桓。
文献萃其间,群方耸听观。
之子邦之彦,高情寄儒冠。
词林被膏润,华实美以完。
筮仕司纠录,官与毡俱寒。
坐忘粱肉味,甘此苜蓿盘。
斋居谢宾客,灯窗夜漫漫。
道契三古心,笔意宗孟韩。
秩满动行色,送别江之干。
西风吹白云,心目遥生欢。
相期敦古道,力行谅非难。
勖哉追前修,万里高飞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