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客天涯又两秋,每因图画忆东州。
花边得句吟偏好,马首逢山看未休。
江海荒凉渔艇小,乾坤浩荡草亭幽。
何由从尔月丘去,更挟飞仙到处游。
同客天涯又两秋,每因图画忆东州。
花边得句吟偏好,马首逢山看未休。
江海荒凉渔艇小,乾坤浩荡草亭幽。
何由从尔月丘去,更挟飞仙到处游。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题天台陈彦脩所持画扇》。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故土和描绘山水之美的诗句。
“同客天涯又两秋,每因图画忆东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游他乡,两次秋天在边疆地区与其他旅客相伴,但每当看到图画就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东州。这里的“东州”指的是诗人的故土,而通过“图画”唤起对家乡的怀念,是诗人情感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边得句吟偏好,马首逢山看未休。”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喜欢在花边吟诵佳句,这些佳句成为他心中美好的寄托。而当马头转向高山时,他的目光却停留不下,似乎总是觉得看不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探索欲望。
“江海荒凉渔艇小,乾坤浩荡草亭幽。”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而孤寂的景象。江海之大,渔船在其中显得非常渺小,而“乾坤浩荡”则形容天地之间的辽阔无垠。最后,“草亭幽”则是一个隐逸式的居所,让人感到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
“何由从尔月丘去,更挟飞仙到处游。” 这两句通过“月丘”和“飞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向往。月丘在这里可能代表一种仙境,而“飞仙”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自由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怀乡之情,也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约晚樵去,跳踉上山路。
将花饵鹿麛,以果投猿父。
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
何不寿童乌,果为玄所误。
不曾照青镜,岂解伤华发。
至老未息肩,至今无病骨。
家风是林岭,世禄为薇蕨。
所以两大夫,天年自为伐。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
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
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腰间插大柯,直入深谿里。
空林伐一声,幽鸟相呼起。
倒树去李父,倾巢啼木魅。
不知仗钺者,除害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