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座下朝讲,昼门犹掩关。
叨同静者来,正值高云闲。
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
千灯智慧心,片玉清羸颜。
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山。
晤言流曦晚,惆怅归人寰。
律座下朝讲,昼门犹掩关。
叨同静者来,正值高云闲。
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
千灯智慧心,片玉清羸颜。
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山。
晤言流曦晚,惆怅归人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教生活图景。"律座下朝讲,昼门犹掩关"表明早晨进行禅定修持,直到白天时分寺门还未打开,这反映出僧众们严格遵守清规。
"叨同静者来,正值高云闲"则显示诗人与同道静修之士相聚,恰逢悠闲的时光,心灵得以在高远的境界中徜徉。
"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内外的宁静与纯洁,方丈即僧房之意,寂静而不被打扰;莹然则形容环境之清新,与心灵之净化相呼应。
"千灯智慧心,片玉清羸颜"诗人以千灯比喻智慧之光芒,并以片玉比喻清澈见底的心灵,这里暗示了佛法的明晰与心灵的洗涤。
"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山"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松树的颜色如同深井之水,竹丛投下清冷的阴影,是对寺院周遭景色的细腻刻画。
最后,"晤言流曦晚,惆怅归人寰"表达了诗人在和尚的房间中与他人交流思想时光的流逝,以及心中对于俗世的渺小与无常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致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是一首充满禅意和佛法精髓的佳作。
东西二都,史载循良,不五六人。
记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
直比朱弦,清伴古镜,吏自秋霜民自春。
如公者,守廉平二字,近古名臣。棠阴手种方新。
又五马翩翩邺水滨。
想台高铜雀,尚留遗迹,堂深画锦,空锁凝尘。
琴瑟从容,雅歌缓带,美政遥知达紫宸。
期年后,看快行宣召,班冠廷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