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深山识大仙,劝人山上引春泉。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谁向深山识大仙,劝人山上引春泉。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作品,属于咏春之作。在这短小的四句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开了对自然美景与生命之美的赞颂。首句“谁向深山识大仙”引发读者想象力,让人追问在深邃的山林里是否有隐世的大仙,其意境既神秘又诱人深思。紧接着,“劝人山上引春泉”则显现出诗人的愿望,似乎是在鼓励人们向往高处,去寻找那些象征生命活力与生机的清泉。
第三句“定知不及红儿貌”,这里的“红儿”通常指的是美丽的桃花或是其他春天里盛开的鲜花。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中那些无法用言语完全捕捉到的美好感到无比的敬畏。
最后一句“枉却工夫溉玉田”,则表现了一种若干感慨。这里的“玉田”通常指的是美好的田地或是被水浇灌过的沃土。在诗人看来,尽管人类努力工作(溉,即用水浇灌),但如果不能真正领悟和欣赏生命中的美好,那么这些辛勤的劳作就像是白费了力气一样。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视。通过这四句话,罗虬不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更传达出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要在忙碌与奔波中停下脚步,去感受和欣赏生命中的每一份美丽。
二十年前尚宝卿,一官万里去来程。
海天欲尽东南地,乡国遥悬旦暮情。
鸥鸟斜阳随野钓,杏花微雨促春耕。
翻嫌薇省殊多事,旧侣相过几送迎。
凤凤城南杨柳丝,当春袅袅牵别离。
古人折赠意偶尔,至今千里传相思。
风吹柳花正西去,黄鹂唤春春不住。
落日关河怅远人,青丝白马归三秦。
壮年不叹功名薄,独将宝剑淹风尘。
有时大笑对樽酒,七雄能战不能守。
燕昭之策非远图,空使黄金高北斗。
君才落落谁见知,且向沧浪随钓叟。
秋来水上烟云重,慎勿濯足惊鱼龙。
蓟北来游第一山,上连七十二禅关。
人行巨壑泉声里,马度层崖云气间。
石径萧萧松吹冷,万折千回临绝顶。
钟响时传下界遥,鸟飞不到诸天迥。
无劳汉使泛槎心,挥手银河能几寻。
历历边城纷蚁垤,明明沧海一牛涔。
老僧笑指烟霞外,此意沈冥谁与会。
风生平地本无因,云点太清犹是碍。
吊古踟蹰空石堂,黄龙西去杳茫茫。
珠林不见菩提影,宝塔长含舍利光。
壁尘拂去独留赋,下岭回看迷晓雾。
放浪人间那复来,月明梦绕盘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