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
驾言百里涂,恻怆复何为。
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
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
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
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
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
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
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
驾言百里涂,恻怆复何为。
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
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
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
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
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
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
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早晨醒来后,心中充满了哀怨与无奈的情景。"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表达了诗人在严寒的清晨被悲伤所笼罩,泪水涟涟地靠近洁白的窗帘。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驾言百里涂,恻怆复何为"则透露出诗人曾经有过辉煌的仕途生涯,但如今只能感慨地问自己这样的过去又是为了什么。这里的"恻怆"表达了深切的哀伤和无限的追悔。
接着,"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描绘了一种从前的繁华与安逸,诗人曾在官府任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在却是"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门窗紧闭,只能听到孩子们的哭泣声,这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现实与往昔的巨大差异。
"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表达了诗人作为男人应当外出奔波,但回头一看家中无人可依赖,心中的怨恨已经深入骨髓,再加上严酷的冬季,这种感觉就更加难以忍受。
最后几句"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则描绘了一位孤独的旅人在荒凉的道路上缓慢前行,回头望去,只有长长的思念伴随着他。而那风中断续的鸿鹄之声,更添了诗人的哀愁。昔日与朋友同行的路,现在却是孤身一人,这种对比更加深化了诗人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由盛转衰的心境变化,以及面对现实无奈与哀伤的情感体验。
少年作客金陵游,曾向秦淮夜泊舟。
舟中明月窥人入,沙际寒烟贴水浮。
此时孤坐心悽恻,对月思家眠未得。
登岸敲开卖酒家,沽取一樽看月色。
于今华发住神京,却来此处饯君行。
清光见我还依旧,别思缘君倍感情。
人生后期那可卜,且对姮娥劝醽醁。
莫辞尽醉唱阳关,休听隔江商女曲。